Workflow
研判2025!中国钓鱼竿行业发展背景、市场规模、进出口情况、重点品牌及前景展望:居民休闲消费升级与技术革新,带动钓鱼竿规模增至44.12亿元[图]

行业概述与产品分类 - 钓鱼竿是用于支撑钓线、传导鱼讯的核心工具,按钓法可分为手竿、海竿和路亚竿 [3] - 竿体按调性分为软调、中调、硬调三类,分别适应小型鱼操控、综合水域使用及快速起大鱼等不同场景 [5] - 钓鱼竿通常由多节可伸缩竿体及配件组成,主要包括护帽、导眼、轮座、把手等结构,导眼采用陶瓷或碳化硅材质减少摩擦 [7] 行业发展背景 -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2.6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13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83% [8] - 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7年的1.83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8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7% [8] - 2025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499元,同比增长11.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5% [8] 产业链与上游材料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零部件,主要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玻璃钢、不锈钢等 [8] - 中国碳纤维行业产量从2017年的7595吨增长至2024年的59044吨,年复合增长率为34% [10] - 中国碳纤维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8.3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85% [10] 市场规模与进出口 - 中国钓鱼竿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1.5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4.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27% [1][11] - 2025年1-8月,行业出口量为9150.85万副,同比增长17.71%;出口金额为36.68亿元,同比增长14.03% [11] - 2025年1-8月,行业进口量为1996.95万副,同比增长51.55%;进口金额为3.11亿元,同比下降5.37% [11] 市场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激烈,形成以本土品牌为主导、国际品牌为补充的格局,国际品牌如日本的达亿瓦、禧玛诺在高端市场占优 [12] - 本土代表品牌包括光威、迪佳、化氏、钓鱼王等,凭借完善产业链和对本土钓法的理解,在中端和大众市场占主导地位 [12] - 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钓鱼竿1000万支,渔线轮1000万套,产品出口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 [12] 行业发展趋势 - 轻量化成为核心趋势,通过应用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和工艺革新,在保证强度前提下减少材料冗余,提升用户体验与灵敏度 [14] - 智能化趋势将信息技术与钓具深度融合,集成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抛投距离、中鱼力度等数据,并通过APP进行分析 [15] - 智能化未来可能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使钓竿进化为智能信息终端,提供拟饵推荐、鱼群分析等辅助决策功能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