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开“新工科”升级再出发
中国青年报·2025-10-14 10:17

南开大学新工科建设战略 - 南开大学新工科建设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范式革新,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解决产业实际问题为导向,打破学科壁垒,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1] - 新工科建设深刻契合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时代需求,旨在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亟需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1] 学科专业布局与体系 - 新工科建设在专业布局上靶向发力,增设与国家急需学科领域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实现教育与前沿技术、行业需求精准匹配 [2] - 学校新增人工智能、计算机、光电信息3个新工科卓越班,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 [2] - 学校在工学门类下布局建设一级学科10个、专业学位类别6个、工学本科专业18个,覆盖多个前沿方向,构建起多元协同的新工科专业体系 [2] - 新工科建设的核心支撑源于数学、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实力和面向前沿的交叉学科布局,形成理科引领、工科突破的独特学科生态 [2] 学科交叉融合与平台建设 - 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工科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学校作为教育部首批16个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单位,重点推进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建设 [3] - 学校拥有包括特种化学电源、光伏材料与电池等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各类理工科科研平台90余个,为跨学科工科团队打造集中攻关平台 [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新设立的卓越班实行本研贯通培养,全程导师领航,学生全部纳入新时代优秀青年人才后备计划,可提前加入课题组进行项目实践 [4] - 学校打破传统工科培养壁垒,推动本硕博一贯制培养,实现高阶课程有效衔接,开设专业+微专业课程体系 [5] - 卓越工程师学院创设一二三四培养新范式,通过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双轮驱动,打破学科、校企、校际界限 [5] 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 新工科建设成效体现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创新攻关路径包括主动发现行业新问题、催生战略新产业 [6] - 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赵新团队承担的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面向脑科学研究的机器人化膜片钳系统研制已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6] - 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教授张振杰团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的吨级量产 [7] - 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程明明教授团队的基于对焦任务的显著性检测技术被华为评为全球18个优秀技术合作项目之一 [7] - 学校全面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横向科研和成果转化等对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考核权重,形成人才培育-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7] 重大技术突破 - 南开大学聚变智能实验室助力玄龙-50U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万安培(兆安)氢硼等离子体放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