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战略布局 - 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布局了9座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和5个海上风电基地,旨在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方式开发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 [2][3] - 9大基地包括松辽、冀北、黄河几字弯、河西走廊、黄河上游、新疆、金沙江上游、雅砻江流域和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基地,5大海风基地位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 [3] - 该布局基于资源禀赋,将风光资源富集的“三北”和西部地区的“绿电”通过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通道送至东中部负荷中心,形成“全国一张网” [3][5] 重点项目与产能贡献 - 白鹤滩水电站作为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年发电量超过600亿千瓦时,可满足约7500万人生活用电需求,截至今年6月20日累计发电量已超1960亿千瓦时 [5][9] - 白鹤滩水电站每年可节省约1968万吨标准煤消耗,减少约52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并具有防洪、拦沙和改善航运等综合效益 [5][9] - 新疆哈密基地是“疆电外送”重要枢纽,新能源装机规模居全疆第一,可实现7毫秒内将电力送至重庆,10秒钟输送近2万千瓦时电至中原大地 [8][9] 产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带动 - 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带动地方产业转型,如甘肃武威市依托河西走廊基地,聚焦风电、光伏、储能三大装备制造产业,引进远景能源、特变电工、金风科技等龙头企业 [5][6] - 产业发展实现从“一片叶”到“整台风机”、从“一粒硅”到“整片光伏”、从“一颗电池”到“储能矩阵”的全链条覆盖 [6] - 基地建设创造就业,如新疆哈密当地牧民经培训后成为光伏电站运维人员,月收入可达5000多元,并促进草原生态恢复 [8] 技术创新与系统突破 - 工程建设攻克世界级难题,如白鹤滩水电站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和300米级特高拱坝智能建造技术 [9] - 电力系统实现技术突破,通过先进储能和特高压技术,电网可灵活调配不同电源,保障稳定供应 [12] - 能源技术创新全球领先,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13]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 “十四五”期间出台多项规划支持能源转型,包括《“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11] - 电力市场化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允许绿电跨省交易和溯源认证,如新疆风电企业可直接与江苏制造业企业签订购电协议 [12] - 改革打通能源流动“毛细血管”,提高新能源消纳率,保障东部制造业企业的绿色用能需求和生产稳定性 [9][12] 未来展望与发展目标 - 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计划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为2020年的6倍以上 [14] - 未来将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崛起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储能”基地,“西电东送”“北电南供”通道将更密集 [14] - 海上风电将向深远海拓展并在“十五五”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同时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14]
中国绿电新版图:风光无限好,电自海上来
中国发展网·2025-10-14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