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资产安全性变化 -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出台"基准关税+对等关税"政策后,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美元资产内部分散风险机制失灵 [3][4] - 美国金融市场频现股债汇"三杀"局面:美股三大指数创五年来最大单日跌幅,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周上涨48.5个基点至4.494%,美元指数从109跌至约98,下跌近10% [4] - 美债与黄金等"替代资产"的相关性发生逆转,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反映出投资者对美债安全性的信心下降,全球资金正在寻找新的避险和投资方向 [5] 美元体系结构性矛盾 - 美元体系存在"特里芬悖论"的结构性缺陷,即无法同时满足全球对储备货币的流动性需求和货币价值稳定的信用需求 [9] - 美国利用美元特权变"债权人逻辑"为"债务人逻辑",不受约束地大量举债,并将美元支付体系作为地缘政治武器 [8] -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重大影响,而美国无需持有外国货币作为储备资产,其他国家必须大量持有美元储备 [7] 美国产业与科技基础弱化 - 美国制造业总产值占全球比重从2000年的25%下滑至2024年的15.9%,占美国GDP比重从13%降至不足10% [11] - 美国GDP的34%直接来源于金融服务等虚拟经济,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从二战后的近40%下滑至8%左右 [11] - 联邦政府研发投资已降至1955年以来最低水平,企业科技创新常表现为"造神运动",盈利多用于分红和股份回购而非投入研发 [12] 特朗普政府政策影响 - 2025年7月特朗普签署总额4.5万亿美元的《"大而美"法案》,据估算未来10年将净增赤字超过3.8万亿美元,对长期GDP增长贡献预计不足0.7% [19] - 高关税政策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和国内生产成本,大规模财政刺激可能过度刺激需求,共同施加巨大通胀压力 [21] - 2025年6月通过的《天才法案》允许私人机构用美国国债作为抵押发行稳定币,创造危险的杠杆循环,可能破坏整体经济稳定 [20][21] 全球金融体系重构 - 美元霸权的衰落是数十年间产业根基流失、债务增长、国内政治极化等结构性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23] -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为规避风险,开始主动寻求供应链多元化和支付结算的"去美元化" [22] - 国际货币与金融新格局正在形成,未来将逐步走向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和区域性货币体系共存的局面 [23]
瞭望 | 美元信用加速透支
搜狐财经·2025-10-14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