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诸暨店口走向世界 海亮集团20年国际化之路

公司近期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报显示美国市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77% [1] - 境外市场铜加工业务收入达139.84亿元,同比增长25.35% [1] -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规模达873.87亿元,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40.95% [21] 国际化战略与布局 - 公司长达20年的国际化布局进入收获期,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基地 [1] - 国际化战略为双轮驱动:通过“引进来”获取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走出去”构建全球化产能以规避贸易摩擦 [6][7] - 选择越南作为全球化第一步基于地理位置、市场空间、优惠政策和文化融合优势 [9] - 目前已在北美、欧洲、东南亚建立三大区域总部,构建覆盖全球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19] 海外生产基地运营与挑战 - 越南基地初期面临语言沟通、工作习惯差异等挑战,当地工作效率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11][12] - 通过长期教育沟通,越南基地产能从初期七八千吨提升至一年八九万吨,翻了10倍以上,每年以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增加 [15] - 坚持“用人本地化”策略,越南公司620多名员工中越南员工超过600名,占比超过90% [16] - 欧美工厂保留原管理团队,仅派驻少量技术骨干,以降低文化冲突并快速打通当地销售网络 [17] 市场策略与产品定制 - 针对美国市场开发高精度铜管,针对欧洲汽车厂商定制低碳合金材料,在东南亚主打高性价比基础产品 [18] - 通过并购快速获取先进产能,例如2016年收购美国JMF公司后利用其成熟渠道迅速提升北美市场份额 [17] - 制造端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在市场成熟的欧美市场通过并购获取产能 [17] 成本控制与运营优化 - 团队通过创新拼柜策略,在智利市场海运费上涨近7倍的情况下,为一个货柜节省了1万美元海运费 [24] - 通过引进新货代形成竞争,将澳洲业务的仓储费用从1%降低到0.7%,运费降低5%-10% [26] - 通过改变装柜方法,使一个货柜的装载量从700箱增加到900箱,节省2500美元 [26] 技术研发与良性循环 - 国际化形成了“海外拓展—技术反哺—国内升级”的良性循环,推动国内技术持续升级 [27] - 实现了80%设备的自主研发,技术成功反向输出海外 [27] - 实践“地瓜经济”理论,企业如藤蔓向外拓展,而根系始终深扎国内 [27] 未来发展规划 - 下一个五年计划继续深化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美国基地优势挖掘市场潜力,加快铜管产能发挥并建设铜棒、铜排生产线 [30] - 加快摩洛哥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建设,保证欧洲市场供应并拓展非洲及中东市场 [30] - 积极发挥越南、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基地优势,精准把握印度等新兴市场增长机遇 [30] - 国际化定位为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而非简单的产能转移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