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产业发展 - 依托临港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华能1-4号机组和华电一期项目已投产,华能5、6号机组、华电二期及海上风电储能项目在推进中,新能源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1][2] - 华电一期项目配备2台68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和1个7万吨级煤码头,2023年完成基建转运行,实现灰渣石膏100%综合利用和全厂废水零排放 [2] - 华电一期项目码头完成口岸开放,外轮可直接靠泊,每年节约运煤成本约7500万元,并带来超10亿元进口贸易额,自投产以来累计发电量超99亿千瓦时 [2] - 华电二期项目计划2027年双机投产,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90亿千瓦时,将保障广东省电力供应安全并优化电源结构 [3] 纺织印染与新材料产业 - 重点推动纺织印染和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依托潮阳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临港特色产业片区等平台,力争形成核心产业集群 [1][4] - 荣昌纺织智能数字化印染项目首条生产线已投产,具备密封设计和先进水循环系统,预计节约生产用水25%至30%,并实现高度数字化智能化 [4] - 潮阳区49家印染企业已全部入驻印染园区,其中44家已投产,另有1家配套企业投产,产业集聚效益初步凸显 [5] - 潮阳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被纳入汕头市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其中规划面积2075亩的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已启动建设 [5] 海洋渔业升级 - 海门镇拥有占地200万平方米的海门国家中心渔港,通过推进渔港腹地规划和渔船“改木建钢”工程,扶持水产品加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6] - 锦泰水产实业有限公司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投资5亿元的锦泰实业产业园正加紧建设,项目分两期打造冷冻加工、冷链物流、电商批发等功能板块 [6][7] - 锦泰实业产业园投产后将促进水产养殖与加工、冷链配送等上下游联动,预计年进出口总额约20亿元,年创税约5000万元 [7]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体系 - 海门镇第五次跻身全国千强镇榜单,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致力打造“产业强镇、临港重镇、文旅名镇” [1] - 加快推进华电二期、海上风电等重点项目,逐步形成能源、工业、文旅、乡村振兴、渔业渔港五大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8] - 近五年获评省卫生镇、省教育强镇、省文明镇、省乡村治理示范镇、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等称号 [8]
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连续五年荣获“全国千强镇”
中国发展网·2025-10-14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