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品里的文明解码:从三个时空坐标看“广东外贸一千年”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14 13:47
展览概况 - 展览“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于10月15日第138届广交会开幕之际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一年 [1] - 展览甄选了来自全国收藏机构的逾200件(套)珍品,其中包括22件国家一级文物 [1] 宋代外贸与“南海I号” - 宋代颁行《广州市舶条法》成为全国性贸易法规,并出台奖励制度吸引外国客商 [1] - “南海I号”南宋商船出水文物揭示了远洋贸易的复杂供应链,例如金带銙等金器被发现时为未镶嵌宝石的半成品,表明存在跨区域分工的奢侈品产业链 [4][6] - “南海I号”出水的著名“大金项链”长达1.72米,由四股八条纯金线编制,具有阿拉伯艺术风格 [4] 明代石湾窑陶瓷外销 - 明代佛山石湾窑因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达进入鼎盛阶段,成为海内外知名窑口 [8] - 石湾窑产品通过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远销至欧洲各国,其翠毛釉等精品亦作为贡品进入宫廷 [11] - 石湾陶塑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仍是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 [12] 清代广州十三行与外销艺术 - 清乾隆年间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广州作为东西方商品交易枢纽地位突出 [13] - 广州十三行附近聚集大量画店,生产融合中西风格的外销画,如煜呱(Youqua)等画师的作品备受市场欢迎 [13][16] - 展出的《广州港全景图》长达2米,描绘了珠江沿岸风景与300多艘船舶,被誉为“清代珠江版《清明上河图》”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