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护在华外企知识产权,他们这样做(人民网)

中国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举措 - 各地方积极回应外资企业关切,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 青岛市知识产权保护实践 - 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以外资企业为重点的知识产权风险“体检”活动,为企业剖析潜在风险并定制应对策略 [2] - 服务团队为辛北尔康普公司排查出8项潜在风险,并提出17件商标注册建议 [2] - 服务提供专利申请、布局和风险防控建议,并介绍专利预审等加快审查途径 [3] - 提供持续服务,向企业反馈详细的《知识产权风险体检报告》,并协助其与德国总部进行越洋沟通 [4][5] - 自2023年起已为青岛市12家外资企业提供定制化知识产权风险“体检”服务 [5] 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实践 - 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专利预审服务,使发明专利平均授权时间由18个月缩短至65天,实用新型专利从3个月减至49天,外观设计专利从1个月减至7.5天 [6][7] - 通过快速审查通道,考拉悠然公司的专利申请在两个月内获得授权 [6] - 成都高新区法院和检察院处理销售假冒外资品牌商品案件,惩治侵权行为以保护外资企业品牌 [8] - 成都市知识产权局建立分级办理机制,共收集知识产权领域问题诉求57项,已解决26项,并制定10余项高频赋能服务事项 [8][9] 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实践 -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通过行政调解高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一般在4个月内结案,有案件从受理到结案仅用时3个月 [9][10] - 通过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开展联合调解,成功处理跨国药企与国内药企的制剂专利侵权案件 [10][11] - 处理复杂工业产品专利案件,例如德国工业企业车规级芯片专利侵权案,在不到3个月内通过居中调解解决纠纷 [11][12] - 2020年至2025年8月底,上海共办理87件涉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其中98%的案件未提起行政诉讼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