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星对话靳卫萍:以科技创新推动长期繁荣,市场波动期要握好筹码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14 17:12
宏观经济与政策导向 - 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已从追求GDP增量转向追求科技创新,这是国家开启“第二曲线”的过程[1] - 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市场稳定预期与清晰方向是确定性的主要来源[1]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正通过三大政策性银行以股权投资、股东借款等方式直达项目,并明确一定比例资金投向民营企业[2] - 政策工具箱拓展包括创设债券市场“科技板”和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旨在推动资金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高技术领域集聚[2] - 新型举国体制不同于传统以国家队集中投入的模式,更强调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主动性[2] 科技创新与产业投资 - 最前沿的科技创新主要由民营企业推动,国家在政策与机制层面提供方向和支撑[3] - 中美竞争集中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光通信、机器人、稀土等板块因与AI产业高相关性而成为高景气主线[3] - 当前A股市场出现结构性牛市和明显的“新旧动能”转换,一级和二级市场均在发生结构性演化[3] - 科技投资门槛快速抬升,要求投资人兼具理工科理解、产业和财务框架,需深入打通科技、产业与金融[4] - 私募研究院长期跟踪硬科技赛道,已形成覆盖约1500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库[4] 投资策略与市场生态 - 当前资本市场已由“普涨普跌”转向“结构性行情”,在结构性行情中把握筹码尤为重要[1][3] - 一级市场投资往往先于二级市场,投资需建立跨学科研究范式,结合科学家、产业家和投资人的视角[4][5] - 新质生产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释放,看懂行业发展是投资的关键[3] - “PE产业投资家”项目旨在帮助企业家与投资人建立研究范式,最终沉淀为可执行的投资与并购策略[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