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衰退现状 - 武汉地标武商亚贸广场因客流量稀少、亏损严重,在经营28年后于去年9月不再续租并注销企业 [1] - 去年全国有21家大型商场关闭,其中不少位于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实体店关闭超过1.7万家,从超市到服装店,从餐饮到百货,关店总数预计将达11万家 [12] - 全国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从2015年的4.7万人降至2023年的2万人,降幅超过57% [2][10] 市场饱和与同质化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4年报告显示,抽样的447个商业场所空铺超过9400个,整体空置率达9.1%,远超5%的盈亏平衡警戒线 [14] - 武汉武昌商圈半径3公里内聚集8家大型购物中心,总商业面积超120万平方米,是行业供过于求的典型 [16] - 商场品牌组合和楼层布局高度雷同,珠宝、服饰、鞋包、餐饮等业态缺乏新鲜感,导致消费者重复逛不同商场的意愿降低 [17] 电商冲击与成本压力 - 电商渠道提供显著价格优势,如同品牌衬衫线上售价300元比商场500元便宜40% [19] - 线上购物便捷且提供免运费退货等服务,契合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偏好居家休息的消费习惯 [19][21][23] - 实体店成本持续攀升,以上海五角场商圈为例,购物中心首层租金从2015年约8元/平方米/天涨至2024年22元/平方米/天,涨幅达175% [27] - 2024年一线城市商业营业员月薪普遍6000-8000元,加上社保、培训等费用,人均年成本超10万元 [27] 成功转型案例 - 山姆会员店通过差异化商品策略取得成功,截至2024年中国付费会员数接近900万,卓越会员续卡率达92%,会员年均消费额1.3万元是普通超市的5倍 [31] - 胖东来以极致服务吸引客群,许昌天使城店提供免费验光、衣物熨烫等60余项增值服务,日均客流量超5万人次,客单价320元是周边商场的2.5倍 [34] - 山东临沂泰盛广场通过本地餐饮和文化节等体验式消费,实现日客流11.3万人 [37] 未来发展方向 - 购物中心需从"商品购买"转向"场景体验",成为社交、休闲、情绪疗愈的综合空间 [36][39] - 应积极发展体验经济、首发经济、自营创新,设置沉浸式体验、主题街区、艺术展览等场景化消费 [36][39] - 核心目标是让商场变成"让人想去的地方",而非单纯"卖东西的地方" [39]
又一巨头倒下!疯狂关店11万家,为什么我们都不愿意逛商场了?
搜狐财经·2025-10-14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