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充电宝正在经历一场行业溃退
新浪财经·2025-10-14 21:29

私有化决策与市场反应 - 怪兽充电董事会拒绝了高瓴资本1.77美元/ADS的私有化要约,坚持推进与信宸资本及管理层财团达成的1.25美元/ADS方案[1] - 公司账面现金4.13亿美元,相当于每股ADS现金价值约1.63美元,但管理层主导的私有化价格1.25美元低于每股现金价值[1] - 股价较IPO时下跌90%,部分股东威胁发起境外诉讼,认为该方案"透支信任"[2] 财务表现与经营压力 - 2021年营收达36亿元人民币新高,但全年亏损1.25亿元,利润由盈转亏[5] - 从直销模式转向代销模式导致直营收入减少,网络合作伙伴模式需支付高额激励费用,毛利率从2020年84.7%暴跌至2023年56.5%[9][19] - 因股价连续34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收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私有化成为避免强制退市的体面选择[9] 行业系统性风险与安全危机 - 罗马仕召回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生产的3款型号、超49万台充电宝,安克创新同步宣布全球召回115万台充电宝[10] - 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外包代工厂偷换廉价隔膜材料并伪造质检报告,行业低价竞争导致代工厂采用回收电芯、削减保护电路[12] - 多所高校发布通知指出"20000mAh罗马仕充电宝充电时易爆炸",要求师生立即停用[9] 市场竞争格局与商业模式缺陷 - 共享充电宝市场前五大品牌占比96.6%,怪兽充电以36%市占率居行业第一,但未能转化为丰厚财务回报[14] - 充电宝行业进入壁垒低,全球前五大企业合计份额仅约18%,产品高度同质化导致低价竞争和高价营销[16][18] - 直营模式需承担设备折旧(占成本18%-30%)、商户分成(50%-70%)和地推运维压力,代理模式则因代理商肆意调价引发"充电刺客"舆论反噬[19][20] 行业前景与资本退潮 - 手机厂商在大容量电池和快充技术上快速进步,共享充电宝仅剩应急、偶发性需求,万亿级市场基本盘被击穿[28] - 共享充电宝价格从1元/小时涨至3-10元/小时,而充电宝售价仅三四十元,价格优势丧失导致消费者自备充电宝[29] - 行业最终可能仅留存阿里、美团等巨头的协同业务,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的基础设施而非独立盈利单元[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