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寿险行业对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解存在简单化和误用现象,特别是将"久期缺口"静态目标等同于资产负债匹配,这偏离了管理核心并可能引发次生风险[1][8] - 科学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应遵循系统论观念,以独立账户为边界进行及时、全量、全要素的动态管理[1][5] - 行业需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数据体系,构建更贴近实际的负债现金流模型和涵盖全部资产的久期计算模型[2][13][14] 认清资产负债管理的对象 - 资产负债管理的对象应是寿险公司内部的每个独立账户,而非公司"整体"或产品大类[3] - 独立账户包括传统险账户、分红险账户、万能险账户、投连险账户以及养老金业务中的客户独立账户,这些账户在资产区隔、收益归属和风险传导上具有独立特性[3] - 账户层面的风险事件会直接伤害客户利益并可能引发群体事件,因此经营管理层必须将账户层面管理置于核心位置[5] 注重资产与负债联动的核心理念 - 资产负债匹配不应僵化追求绝对相等,而应像高层建筑的风阻尼器一样协调自动地化解风险[6] - 寿险资产管理与负债经营仍较为脱节,资产管理公司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隔阂[6] - 资产负债管理的中心作用结点是公司经营决策层,需要统筹把握资产和负债两大核心领域[7] 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数据体系 - 当前负债久期计算基于未来所有保险合同负债现金流的偿还时间加权平均值,但对未来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考量不足[10] - 资产久期计算仅涵盖占总投资资产约60%–70%的固定收益资产,而股票、基金、未上市股权等资产被排除在外,导致结果扭曲[10] - 若静态设定"久期缺口"指标,可能陷入两种误区:设计短期产品缩短负债久期,或投资长期国债拉长资产久期,这两种做法都蕴含较大风险[11][12] - 行业需要构建涵盖全部资产并符合投资管理模式的资产久期计算模型,以真实反映资产久期状况[14]
一文穿透寿险管理实质:资产负债管理应遵循系统论观念,“久期缺口”无法替代“资债匹配”
搜狐财经·2025-10-14 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