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行动概述 - 美国财政部于2025年10月9日宣布加大对伊朗石油和石化出口的打击力度,制裁50多家为伊朗石油和液化气销售运输提供便利的个人、实体和船只 [2] - 这些行为者共同促成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出口,为伊朗政权提供了关键收入 [2] - 此次制裁行动包括将金诚石化纳入制裁名单,这是近期被制裁的第四家地方炼厂 [2] 被制裁公司及原因 - 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于2025年3月被制裁,原因是通过“影子船队”运输价值约5亿美元的伊朗原油 [7] - 山东胜星化工有限公司于2025年4月被制裁,原因是购买了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伊朗原油,部分交易涉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幌子公司 [7] - 河北鑫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于2025年5月被制裁,原因是参与采购和运输数亿美元的伊朗石油 [7] - 金诚石化被制裁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认定其“故意参与从伊朗购买、获取石油的重大交易” [4] - 制裁性质为次级制裁(长臂管辖),即金诚石化与伊朗的交易不涉及美国主体、资金或技术,美方依据对第三国实体与伊朗互动的强制性约束行使域外管辖权 [7] 具体制裁措施 - 被制裁企业和个人在美国的财产或其被美国人/企业控制的财产将会被冻结 [8] - 任何直接或间接由一名或多名被禁人员单独或合计拥有50%或以上的实体也被冻结 [8] - 除非获得授权或豁免,否则美国制裁一般禁止美国人所有交易,或在美国境内(或过境)进行涉及被制裁者的任何财产或财产权益的所有交易 [8] 对企业的直接影响 - 金融与贸易“窒息效应”:被制裁企业无法使用美元进行国际收付款,全球银行因惧怕“次级制裁”而主动终止服务,导致企业基本失去国际贸易能力 [8] - 融资通道断裂:企业无法进入国际债券市场、无法获得美元贷款,甚至国内银行也收紧授信,导致资金链高度紧张 [8] - 原料采购与物流成本飙升:制裁切断了通过山东港口进口伊朗原油的“灰色通道”,企业被迫改用更复杂、高风险的转运方式,导致采购成本上涨 [9] - 仓储与运输受限:被制裁港口无法再使用,原油需转运至其他港口,增加管输和船运费用 [9] - 原料结构恶化:伊朗油减少后,地炼被迫转向燃料油、稀释沥青等低质原料,但2025年起中国同步收紧燃料油进口政策,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9] 运营与合规挑战 - 合规成本激增:企业需对所有交易对手、物流链、银行通道进行OFAC清单筛查,甚至需排查“50%以上控股”的隐性关联实体,合规系统成本飙升 [10] - 交易结构“去美元化”:被迫采用人民币、迪拉姆、卢布等非美元结算,但非美元通道流动性差、汇率风险高,且多数银行仍因合规压力拒绝服务 [10] - 境外专利商合作基本不再可能 [10] 对合作伙伴的潜在影响 - 现行美国制裁法规未明文规定需对鑫海石化的合作企业(如非涉伊朗交易方)施加“下一级连带制裁”,暂无公开案例显示此类情景触发新制裁 [10] - 若国内企业与鑫海石化的业务仅限于中国境内且不涉及伊朗石油购销/运输,则不构成美国定义的“与伊朗相关的重大交易”,超出次级制裁范围 [14] - 中国境内实体间的人民币交易、非涉美技术合作等行为,美方缺乏实际执法抓手 [14] - 美国可能以“升级施压”为由,未来单方面扩展制裁对象,但此举属于不可预测的政治决策,暂无法律条款支持 [11]
美国长臂管辖制裁风暴再起:金诚石化成第4家受制裁中国炼厂
搜狐财经·2025-10-14 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