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贸易人民币结算进展 - 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达成协议,自今年第四季度起,部分铁矿石现货贸易将改用人民币结算,首批涉及30%的现货交易量,中长期合约设观察期,未来可能全面转向人民币结算 [2] - 中国成立矿产资源集团整合采购权,改善了国内钢厂分散议价的情形,并对铁矿石领域普氏定价机制进行一定的改观,适应中国庞大的贸易规模对便利性和安全性的诉求 [2] - 中国铁矿石进口来源进一步多样化,例如2025年即将投产的西芒杜铁矿以及废铁回收利用,导致进口来源比例中单一国家份额进一步下降 [2] 人民币结算的历史案例与技术创新 - 2022年,力拓公司以人民币销售了150万吨铁矿石 [3] - 2024年7月,鞍钢集团向力拓开立了总金额2.6亿元人民币的区块链电子信用证,标志着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新突破 [3] - 必和必拓在2022年完成了首船人民币结算铁矿石靠泊山东日照港的交易,金额近1亿元 [3]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与数据 -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452亿美元,占比为2.14%,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七位 [3] - 根据IMF数据,2025年一季度末,在全球央行12.5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外储为2463亿美元,占比2%,排在第六位 [4] - 根据《2025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达64.1万亿元,同比增长23%,稳居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4] 人民币结算的商业影响与政策导向 - 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后,预计每年减少700-800亿美元外汇需求,国内企业能够降低结汇风险,减少国际汇率波动损失,并简化美元中间兑汇环节以降低结汇成本 [2][4]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政策导向是审慎与渐进性结合,基本政策为"稳步推进",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互换等机制逐步提升人民币国际使用占比 [5] -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若美国采取显著保护主义政策,人民币有机会发挥更大作用,这需要中国在资本项目可兑换、CIPS系统效率及人民币计价衍生品等方面推进改革 [5]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渐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