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规模与热度 - 赛事自2025年5月10日开赛以来,迅速成为现象级赛事,创下场均超万人入场、全网话题量破百亿的盛况[1] - 淘汰赛阶段购票中签率极低,最高仅6.7%,最低至3.3%,呈现“一票难求”态势[2] - 2025年10月4日南京奥体中心举行的淘汰赛首场,现场观众达61355人,创单场比赛上座率新高[2] 经济拉动效应 - 10月4日南京队比赛当日,南京市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实现交易金额8.7亿元,同比增长6.4%[2] - 商务部门监测的重点商场百货类企业零售额达1.5亿元,同比增长4.2%[2] - 国庆中秋假期3场淘汰赛带动南京、徐州、南通3个主场城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49.62万人次,同比增长11.45%,其中外地游客181.11万人次,同比增长13.38%[3] 创新模式与机制 - 赛事采用“城市荣誉+全民参与”核心理念及低票价、高情感、强连接模式,成功将体育赛事转化为打通经济微循环的“金钥匙”[1] - 通过“票根经济”实现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将票根价值延伸为连接住宿、美食、交通等多场景的重要触点,实现“一票多用”[3] - 政府定位为“规则制定者”与“资源整合者”,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文化赋能”的协同机制[5]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 - 江苏省内十三个地市经济实力相对均衡,孕育了良性竞争文化,为赛事提供独特土壤[4] - 2025年上半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为66967.8亿元,同比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949.0亿元,同比增长5.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06元,同比增长5.2%[4] 产业与公司机遇 - 上市公司共创草坪已为“赣超”、“渝超”、“鲁超”、“湘超”等多地主场提供人造草坪产品,积极把握国内区域足球赛事热潮[7] - 金陵体育承接了“苏超”部分场馆的改造项目,并计划将相关业务拓展至全国其他地区性足球赛事[7]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到203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7万亿元,国家体育总局将聚焦联赛“含金量”,推动职业联赛建设,培育自主IP赛事[7][8]
奇迹“苏超”:点燃消费引擎 畅通经济循环
中国证券报·2025-10-15 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