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运行成效 - 全国碳市场正式运行四周年,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实现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28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98.3亿元 [1] - 截至2025年8月底,新纳入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已开设交易账户1277家 [1] 市场扩容与结构变化 - 市场覆盖行业从单一的发电行业扩展到发电、钢铁、铝冶炼、建材4个行业,市场主体规模数量显著增加 [3] - 行业扩围后市场主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更强,不同企业的交易判断差异增加,带来更多交易机会 [3] - 2025年碳市场交易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0%,2025年上半年成交量、交易企业数量、交易笔数较2024年同期均上涨75%以上 [5] 市场成熟度与活跃度提升 - 市场交易集中度明显改善,2025年四五月交易低谷期很短,市场很快进入活跃期,日均交易量较以往实现翻倍增长 [5] - 企业碳管理意识增强,很多企业成立了专业的碳资产管理公司或部门 [4] - 与全国碳市场初期相比,相关主体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4] 上海地方碳市场的角色与探索 - 上海碳市场开户企业和机构共2200多家,其中控排企业约400家,其余1800多家为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 [7] - 上海碳市场在配额分配方面不断优化,从最初以历史法为主,逐步调整为70%以上采用效率法,从全部免费分配过渡到93%-99%免费分配 [6] - 上海正计划扩大地方碳市场覆盖范围,包括进一步拓展行业、增加温室气体种类,并考虑将年碳排放量准入门槛从2万吨降至1万吨 [7] “十五五”期间碳市场发展规划 - “十五五”期间碳市场将逐步向“有偿分配+总量控制”模式过渡,对于部分可能率先实现碳达峰的行业,或尽早采用总量控制下的配额分配方式 [12][13] - 未来工作重点包括推进行业扩容,到2027年将主要工业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研究配额有偿分配机制;推动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入市 [10][11] - 政策协调是推进总量控制的主要难点,包括产业政策与碳市场政策、宏观政策与碳减排政策的协调 [13]
21专访丨赖晓明:推进碳市场扩容,研究配额有偿分配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15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