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大气污染治理?
中国环境报·2025-10-15 07:18
当前,"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阶段。经过五年不懈努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全 国PM2.5平均浓度已降至29.3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20.7微克/立方米,距离2035年实现25微克/立方 米以下的目标已不足5微克/立方米。 相信通过"人工智能+大气污染治理"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建立与完善,我们必将构建起更加协同高效的 大气污染治理体系,为2035年实现"美丽中国"空气质量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在笔者看来,要走出这一困境,亟须创新"人工智能+大气污染治理"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围绕落实国务 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的"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加快建设统一的人工智能模 型库和算法平台,实现大气污染监测、预报、溯源等模型的标准化、模块化与服务化,形成政府、科研 机构、企业等共建共享的大气污染治理智能模型体系。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这有助于避免各地在相似系统上的重复投资与资源浪费,实现技术成果的规模化复 用。特别是对财政能力有限的区县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能够以最小化的边际成本获得与发达地区同等水 平的智能治理工具,从而有效弥补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环境治理能力差异。对环保企业而言,也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