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天下”恒久远,广东外贸再出发
南方都市报·2025-10-15 08:03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颁布的《广州市舶条》,被认为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海贸法,奠定了 后世制度的雏形,推动海上贸易管理制度系统化、法典化;明代的"广中事例",允许百姓与外商直接贸 易,实现了朝廷、地方和民间商人三方共赢;清代乾隆时期的"一口通商"政策,虽有其时代背景,但也 形成了独特的外贸体系,影响着中西贸易格局。这些制度的演变,无一不体现广东在追求自身发展时, 兼顾各方利益,寻求共同繁荣的特质。 在外销壁纸展区,一幅清代生产的"中国风"壁纸引人驻足。其画面中既有岭南园林的芭蕉奇石,也融入 了西方透视法的建筑细节,这种中西合璧的审美趣味,恰是广东外贸互利共赢理念的生动注脚。当欧洲 贵族为景德镇外销瓷的"克拉克瓷"纹样痴迷,当岭南工匠将西洋珐琅技艺融入广彩制作,贸易早已超越 商品交换的性质,升华为文明互鉴的桥梁。 本次展览开展时值第138届广交会开幕,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更显出这场展览的不平凡意义。 10月15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承办的"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 千年"大展,在第138届广交会开幕之际正式与公众见面,展期一年。本次展览甄选来自全国收藏机构的 逾200件(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