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探路中小金融机构改革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15 08:28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深化改革,推动中小金融机构从“风险防控”到“提质增效”的跨越,宁夏的实践是全国性改革的缩影 [1] - 通过“央地协同、分类处置、标本兼治”的路径,宁夏成功化解中小银行风险,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3][11] 中小银行行业改革成效 - “十四五”时期不良资产处置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过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 [2] - 高风险中小银行机构数量较峰值大幅下降,部分省份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 [2] - 改革聚焦区域差异,推动“一省一策”制定个性化方案,运用兼并重组、在线修复、市场退出等多元手段 [2] 石嘴山银行改革化险措施与成效 - 改革前核心难点是资本补充压力大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大,改革路径为“提级监管+央地协同+股东赋能” [4] - 资本补充采用内外源结合方式,包括制定2025-2029年内源性资本补充计划,以及推动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注资以提升资本充足率 [4] - 不良处置实施“项目制”管理,采用“日监测、周调度、旬提示、月约谈”机制,完成宁夏首笔不良资产结构化转让交易和创新消费贷诉前保全模式 [4] - 严控信用风险新增,完善“集中审批+数字化审批+小额差异化授权”审批机制,加强风险识别与预警 [5] - 风险化解成效显著,信用风险有效缓释并持续收敛,为稳健经营夯实基础 [5] 石嘴山银行公司治理长效机制 - 建立自治区党委金融工委与石嘴山市委“两新”工委的双重管理工作机制,将银行提级至自治区直管层面 [7] - 明确党委会对重大决策的前置审议权,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7] - 优化公司治理,减少执行董事占比、增加独立董事席位,选聘专业人才担任董监事,建立专委会审议意见报告与督办机制 [7] - 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合规管理架构,推动合规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7] 贺兰回商村镇银行风险出清模式 - 风险出清通过宁夏银行100%持股并改建为分支机构实现,形成“四级联动+协同处置+股权转让+兼并重组”模式 [8] - 化险难点在于该行是宁夏资产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且受原包商银行出险影响,以及宁夏辖内能承接的法人银行数量有限 [8] - 改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蒙商银行、宁夏银行、贺兰回商村镇银行签订三方协议,合理确定股权对价 [9] - 改革于2024年7月启动,2025年7月完成,原16家股东全部平稳退出,8家网点换牌,220名员工得到妥善安置 [9] 贺兰回商村镇银行整合后经营提升 - 原网点转型为宁夏银行贺兰支行,保留地缘优势并弥补技术资金短板 [10] - 原21项信贷产品优化为15款,新增“助农快贷”等特色产品,实现交叉客户统一授信,构建“社区+商圈+农业+园区”经营模式 [10] - 存款规模突破50亿元,业务结构从单一转向综合性经营,并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