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谷巨头抱团押注AI算力,中国跟不跟?
36氪·2025-10-15 08:27

行业合作动态 - 自2025年9月起,美国科技巨头围绕算力展开广泛合作,形成“合纵连横”态势 [1] - OpenAI、英伟达、甲骨文构成“AI铁三角”:OpenAI向甲骨文购买3000亿美元算力订单,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共建超大规模AI数据中心 [1] - AMD与OpenAI达成战略协议,OpenAI将分阶段部署总计6吉瓦的AMD GPU算力,AMD向OpenAI发行认股权证,若全部行使,OpenAI可能获得AMD近10%的股权 [4] - 英伟达投资马斯克旗下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xAI,并与昔日竞争对手英特尔达成价值50亿美元的战略合作 [4] - 美国政府以每股20.47美元的价格持有英特尔9.9%的股份,软银也对英特尔进行投资 [4] - 微软、谷歌、Meta、苹果和亚马逊等巨头在此次合作浪潮中总体处于置身事外的状态 [5] 算力需求与行业瓶颈 -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算力缺口,AI技术革命本质上是算力革命 [8][9] - AI算力支出占总算力支出的比重从2016年的9%增至2021年的12%,2022年达18%,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5% [10] - 算力稀缺导致AI训练和应用成本居高不下,许多AI公司在算力资源上的开支超过其筹集资本的80% [12][13] - OpenAI是算力消耗大户,上半年营收43亿美元,净亏损高达135亿美元,其一年的算力成本高达160亿美元,高于60亿人力成本和67亿研发成本的总和 [13] - 算力供给严重不足导致产业格局极度不平衡,是推动科技巨头“抱团”的核心背景 [13] 政策环境影响 - 特朗普政府大幅放松对大型科技企业的管制,为“抱团”合作创造了可能 [15][17] - 与拜登政府加强市场干预和反垄断监管不同,特朗普政府提供了更为宽松的营商环境 [16][17] - 特朗普任命了与科技企业有良好互动基础的反垄断执法负责人和司法部长 [20] - 特朗普将《芯片和科学法案》中对英特尔的补贴改为政府入股,具有为大型科技企业背书的信号意义 [20] 中美市场对比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未出现类似美国的大规模抱团现象,主要受限于技术基础和产业环境 [23][26][28] - 制约中国算力基建的最大因素是缺乏技术成熟的高性能算力硬件,产品性能与英伟达等主流产品存在明显差距 [26] - 中国算力供给呈现过剩与稀缺并存的局面,大量算力闲置,实际算力利用率仅为15%,而市场优质算力高度稀缺 [26] - 国内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严监管、反垄断威慑以及数据安全问题,限制了大型科技企业大规模开发应用的动力和能力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