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签艺人”到“管员工”,短剧让经纪公司职场化
36氪·2025-10-15 08:41

短剧行业生产模式革新 - 短剧生产周期极短,从策划到上线仅需数月,拍摄周期以天为单位,例如两天定本、五天拍完、一周上线成为行业常态[4] - 行业运作从传统影视的创作驱动转变为流程驱动,要求工业化思维和打工人心态[4] - 标准化和快速试错能力孕育惊人爆款潜力,一个题材试火后多个公司可迅速跟进,演员批量进组[9] 经纪公司运作模式转型 - 经纪公司采用项目制运作,通过批量承接项目和模块化分配艺人实现利润最大化[7] - 公司核心从依赖明星个体转变为依靠系统能力,奉行去头部战略,建立规模化艺人矩阵以分散风险[19] - 经纪公司角色从保姆型转向管理型,像企业投资部门一样用数据衡量艺人资产回报[22] 演员管理与评估体系变化 - 演员身份从签约艺人转变为签约员工,其价值通过点击率、完播率、转化率等量化指标评估[10] - 公司对演员进行强标签化和精细化分层,例如按数据标记为优A或待观察序列,并对应不同分账比例与资源[6][10][15] - 培训体系聚焦技能提升,包括表演速成、镜头感训练等,类似企业内部职业能力提升计划[15] 演员职业生态演变 - 短剧圈引发演员入编潮,演员与公司关系更接近员工与雇主,以产出量、完播率等职场指标衡量表现[3] - 行业高压竞争导致演员更新速度快,一个月没项目可能被视为待岗,三个月无优质数据可能被优化[15] - 越来越多科班出身演员进入短剧行业,视其为快速积累作品、获取曝光和经济回报的赛道[16] 行业权力结构重塑 - 短剧逻辑颠覆传统影视生态,公司核心竞争力从包装明星变为对演员人设、剧本类型、用户画像的精准把握[19][20] - 部分公司尝试构建反内卷模型,利用短剧为艺人搭建短剧引流—粉丝沉淀—长剧破圈的立体成长路径[22] - 短剧让整个影视生态更透明、高效、理性,演员的明星光环褪去,打工人的职场逻辑上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