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稳步推进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时报·2025-10-15 09:05

货币政策框架与总体成效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实施和传导更为有效,助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顺利完成 [1] - 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 [2] - 货币政策调控取得“总量稳、结构优、成本降、预期稳”的成效 [1] - 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和M2余额年度增速均达9%至10%左右,明显高于6%至7%的名义经济增速 [3]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共降准9次,累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5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约7万亿元 [2] -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调节中短期流动性,丰富工具箱,包括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2]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全覆盖,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原则 [3] - 探索拓展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丰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工具 [3]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融资成本 - 明确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政策利率,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 [4] - 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取消全国层面个人房贷利率下限,商业贷款利率基本实现市场化 [4][5] - 累计下调政策利率0.8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降0.85和1.15个百分点 [5] - 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房贷利率约为3.1%,较2020年末分别约下降1.5和2.3个百分点 [3][5] - 2024年9月以来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参与 [5] 人民币汇率管理 - 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年化波动率均值保持在4%左右,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6] - 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运行在100附近 [6] - 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企业外汇套保比率从2020年的17%显著提升至2025年9月的约30% [6] 货币政策沟通与预期管理 - 通过行领导出席国新办发布会、陆家嘴论坛、金融街论坛等方式加强与市场深度交流 [9] - 建立常态化预期管理机制,包括每日发布公开市场交易公告、每月发布金融数据、每季度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9] - 通过国际组织会议宣传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普及货币政策知识 [9] - 政策透明度稳步提高,可理解性和权威性增强,传导效果显著提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