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综合实力与规模 - 银行业总资产从2020年底的312.67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7月的459.0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一 [1] - 2025年上半年末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为467.34万亿元,同比增速7.91% [5] - 国有大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末总资产占比为43.7%,较2021年初上升3.53个百分点 [5] - 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占比维持在13%左右 [5] 业务结构转型与资产质量 - 行业告别单纯追求规模高速增长,转向注重资本回报、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轻资本、弱周期的中间业务成为新增长点 [1] - 2025年上半年末,上市银行贷款在总资产中平均占比57%,较2021年初上升1.5个百分点 [5]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49%,为近十年最低;拨备覆盖率211.97%,较2021年初上升27.5个百分点 [7] - 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58%、12.46%、10.93%,较2021年初分别上升0.87、0.43、0.21个百分点 [7] 信贷投向与“五篇大文章” - 信贷对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等“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贷款增量占比约七成 [5] - 普惠金融方面创新特色化产品和服务,推动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6] - 绿色金融聚焦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方向 [6] 负债成本与净息差 - 在多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手工补息”集中治理等因素影响下,存款无序竞争行为得到整治,银行负债成本率明显改善,净息差降幅收窄 [6] 普惠金融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6倍,年均增幅约20% [8] -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23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3.36倍,年均增幅约30% [8] - 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普惠贷款审批效率大幅提升,部分场景可实现“秒批秒贷” [8] - 截至2025年6月末,农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2万亿元,有贷客户数521万户 [9]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 “十四五”时期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过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 [10] - 高风险中小银行机构数量已较峰值大幅下降,部分省份实现了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 [10] - 采用“一省一策”“一行一策”工作方法,形成兼并重组、增资扩股、引进战投、市场退出等多元化处置格局 [10] - 以江苏农信系统为例,其资产规模达5.04万亿元,实体贷款余额达3.2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从1.68%降至1.21%,拨备覆盖率从268.5%提升至327.4% [11] - 2024年一季度末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8%,较上年同期下降0.12个百分点 [12]
“十四五”银行业发展:服务实体能力跃升,改革化险成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