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改善成果 - 2024年优良天数达318天,同比改善9.8%,创历史最好成绩 [1] - 2025年前三季度大气优良天数245天,同比增加17天,PM2.5平均浓度降至31.1微克/立方米 [1] - 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采暖期未出现重污染天气,创历史同期最佳水平 [1] 供热与能源结构调整 - 2015年至2018年累计拆除大小锅炉约4000台,并对保留锅炉进行特别排放限值改造 [4] - “十四五”期间拆除30蒸吨—40蒸吨中小型锅炉近100台,新建大型热源项目,大型热源联网率已达50% [4] - 2022年起完成21万户农村散户“煤改电”“煤改气”,截至2024年底完成大型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累计达1.6万蒸吨 [4][5] - 实现建成区35蒸吨及以下民用供暖燃煤锅炉清零,新一轮改造中1625蒸吨燃煤锅炉达成改造意向 [5] 移动源污染治理 - 针对35万辆国三及以下乘用车和近7万辆国四以下柴油货车,采取强化监管与政策鼓励相结合方式 [7] - 2024年淘汰老旧柴油货车3万余辆,更新国三乘用车8.24万辆,查处尾气超标车辆457台 [7] - 在公交、出租、物流领域推广纯电、氢能车辆,引导工业企业优化运输方式以降低公路货运占比 [7][8] 产业升级与工业治理 - 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工厂数量占比可观,针对500多家加油站全部实现三次油气回收改造和在线监测 [9] - 连续三年推进挥发性有机物“一厂一策”升级,2024年建立“码上换 碳”平台推动企业升级高效工艺 [9] - 对“散乱污”企业采取“规范一批、升级一批、淘汰一批、进园区一批”的策略 [9] 科技赋能与精准治理 - 投入4100余万元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超级站,配备近40台仪器监测近200项大气指标 [10] - 搭建全域网格化监测网,包括30多个常规监测站、72个PM2.5网格站及59个VOC网格站,并建立高值溯源机制 [10] - 构建四级网格体系,全市3000多名网格员实现污染问题早发现、快处置 [10] 区域协同治理 - 牵头推进沈阳都市圈联防联控,与周边7+1城市签订协议、共享方案,将治理范围从城市拓展至都市圈 [11]
沈阳如何实现“蓝天逆袭”?
中国环境报·2025-10-15 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