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里竞逐全球机器人巨头
华尔街见闻·2025-10-15 10:03

公司战略布局 - 阿里巴巴正式组建“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小组”,标志着公司亲自下场进军物理AI领域 [3][5] - 公司通过投资布局具身智能赛道,自2024年以来陆续投资了逐际动力、星动纪元、宇树科技等一批公司,并在2024年9月由阿里云领投自变量机器人1.4亿美元融资 [5] - 公司将AI能力“实体化”视为对其核心电商、物流、新零售业务升级的内生需求,这些业务场景是具身智能最直接的应用试验场 [7][8] - 公司致力于构建从算力、云、模型到应用场景的“全栈AI”闭环,其核心优势在于拥有菜鸟网络、盒马鲜生、淘宝天猫等庞大而复杂的真实物理商业场景作为试验场 [20][21] 行业趋势与机遇 - 行业正处在AI“断层”时代,AI的“大脑”(大语言模型)高速进化,但AI的“身体”(在物理世界的智能实体)发展相对滞后,这蕴含着巨大机遇 [3][12] - 英伟达CEO黄仁勋强调,AI和机器人技术是最大的两个增长机会,代表着数万亿美元级别的增长机会 [3][7] -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将累计部署10亿台,市场规模达5万亿美元;中金公司估算中国人形机器人潜在市场空间有望于2050年达22.8万亿元,2024-5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4.7% [13] - 2024年具身智能领域融资活跃,频频出现单笔超5亿元人民币级别的融资 [13] 技术能力与竞争优势 - 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技术是公司布局具身智能的核心,其中Qwen3-Max参数规模突破万亿,能支撑机器人处理多步骤任务;Qwen3-VL则强化了3D空间感知与动态物体追踪 [17] - 多数具身智能公司都在使用阿里的Qwen-VL模型进行后训练,该模型在空间感知、动态视觉理解、路径规划等方面的能力契合了行业对“大脑”的核心需求 [18][19] - 阿里云在服务头部大模型公司和汽车新势力的过程中积累了基础设施和实战经验,这些经验可复用于工程架构高度相似的具身智能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19] - 公司通过真实场景产生数据,数据训练优化模型,模型指挥机器人,机器人执行任务产生新数据的闭环飞轮效应,能实现远超实验室环境的快速迭代 [21] 市场影响与估值逻辑 - 布局具身智能是公司为资本市场讲述增长新叙事、注入“强心剂”的迫切需要,旨在将自身定位为能够定义未来物理世界形态的底层科技平台型公司 [9][11] - 高盛将公司2026-28财年资本支出预测大幅上调至4600亿元,认为其AI云计算能力的突破性进展和国际化扩张潜力为股价提供了新的上涨动力 [23] - 公司从商业模式创新向硬核科技创新的转型,是重塑其市场估值、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