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路径 [1] - 保险资金需实现从“长期资本”到“耐心资本”再到“有为资本”的能级跃升,以适配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 [2] - 保险资管机构通过构建全周期科技投资管理体系,深度参与科技企业成长,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6][8] 行业背景与发展格局 - 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双轮驱动格局加快构建 [1] - 半导体自主可控持续突破、人工智能成果密集涌现、创新药出海步伐提速、“新三样”出口逆势增长 [1] - 中国完备的工业体系与强劲的产业链韧性为技术转化提供了丰沃土壤 [2] 保险资金的角色与转型 - 保险业肩负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的使命,需通过科技金融实现精准灌溉 [2] - 科技金融核心价值在于双重赋能:通过市场化机制优化资本配置,以及借力金融创新拓宽资本市场服务半径 [2] - 保险资金亟须实现从“长期资本”到“耐心资本”再到“有为资本”的能级跃升,主动适配投融资新范式 [2] 保险资管的投资策略与实践 - 构建以间接股权投资带动直接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及投融资双向赋能的多元服务体系 [3] - 一级市场早期阶段注重“投早、投小、投创新”,中后期及并购阶段发挥规模优势支持成熟项目 [3]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再资产在科技金融领域投资余额近200亿元 [8] - 2021年以来,中再资产新增科创类股权投资项目20个,覆盖专精特新企业230余家 [8] 科技金融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 科创债新政落地3个月以来,发行规模已突破8800亿元,品种日益丰富,增长动能强劲 [4] - 港股市场回暖有效拓宽了部分硬科技企业的退出通道 [4] - 挑战包括科创企业资产规模小、抵质押物不足、无形资产占比高,以及技术转化不确定性、估值锚缺失和退出渠道不足 [4] 核心能力建设与未来布局 - 保险资管机构须锻造核心能力,打造全周期科技投资管理体系 [6] - 具体举措包括深化产业链投研、优化资产配置、强化主动管理、构建协同生态 [6][7] - 中再资产在AI、半导体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股票持仓占比近40% [9] - 公司深度参与科创票据、科创债、科创债ETF及科创REITs等创新工具投资 [9]
助力构建科技金融新生态 在“耐心”与“精准”中育新机开新局
金融时报·2025-10-15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