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解码未来产业|万亿产业南北联动 透视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密码
贝壳财经·2025-10-15 19:29

新生巢创新中心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 新生巢创新中心作为生物医药产业运营服务商,为原始创新提供全周期扶持,累计孵化服务102家公司,包括清华、北大、哈佛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早期项目[4] - 新生巢创新中心孵化成果显著,6款全球首创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培育2家独角兽企业和2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累计融资超65亿元[4]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通过59个共享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孵化、研发、中试、转化"的全产业链支撑体系,聚集10余家顶级研发机构和1000多家创新型医药企业[6][7]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汇聚300多名国内外顶尖人才,园区内医疗机构床位数近3000张,高博医院是全国首家专注于临床研究转化的国际研究型医院[7]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正在推进百济神州中试生产基地、诺诚健华生产基地和先正达二期等重大项目落地,并释放"两区"政策红利形成多项全国首创案例[7] 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与政策 - 2024年北京全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6万亿元,实现万亿级产业跃升,医药工业规上企业436家完成产值约1850亿元[9] - 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连续4年超过120亿元规模,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榜企业12家,数量居各城市之首[9] - 北京市实施《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将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从200天压缩至60天,临床试验审批从60天压缩至30天[10] - 新"32条"政策将临床试验启动整体用时从28周压缩至20周以内,首次提出设立100亿元医药并购基金,培养引进1000名产业人才等配套措施[12][13] - 政策支持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境分段生产,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并强调建成不少于5个基于器官的高质量数据集,支持10个以上模型开发应用[12] 北京市产业布局与创新成果 - 北京市强化"南北联动"战略,南部依托国际医药健康创新园与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构建产业升级新引擎,北部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1][9] - 今年以来北京市共有4款创新药获批,7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累计获批79个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国总数的近四分之一[8] - 产业创新成果包括铂生卓越的国内首款干细胞药物已开出首张处方,爱博诺德的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打破进口垄断[8] - 北京市建立了临床急需进口药械的审批绿色通道,进口货值超过150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并实施了罕见病药品的"白名单"制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