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西工大教授:鸿蒙成必修课,中国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或将重构
搜狐财经·2025-10-15 20:03

课程设置与实施 - 西北工业大学将鸿蒙操作系统纳入本科生教学体系,直接融入大一、大二学生的《程序设计语言》和《移动应用开发》两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1][3] - 课程考核体系中,约50%基于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30%是项目实践,20%为指定的课后编程作业 [3] - 学生选课反响热烈,所有开设鸿蒙相关内容的班级选课人数均达到或超过教室容量上限,学校唯一的鸿蒙机房从周一到周六全天排满课程 [3] 校企合作基础 - 课程引入源于西工大与华为的长期深度合作关系,以往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和项目攻关 [4] - 西工大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高度重视创新能力及基础软件的自主可控,与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定位天然契合 [5][6] - 华为的参与是全面、全程、深度的,包括在软硬件环境方面投入团队帮助学校将原有教学软件适配到鸿蒙系统,并全面开放其内部优质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源 [7][9] 教学模式与优势 - 西工大的优势在于能将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的真实工程问题和技术需求转化为教学案例,实践内容源于真实行业需求 [11] - 构建了“校企所”三方协同的育人模式,即西北工业大学、华为以及国防工业研究院所三方深度协同 [12] - 课程充分利用DevEco Studio等先进开发工具的特性,但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技术解决的痛点,而非工具本身 [12] 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 - 学习鸿蒙体系为西工大“三航”专业学生带来显著职业优势,使其能胜任更多领域岗位,更易获得核心优质岗位 [13] - 鸿蒙是一个开放生态,系统学习过鸿蒙的学生在应聘产业链上的大量其他公司时具备更大竞争力 [13] - 课程强调学生必须首先扎实学习计算机原理,培养编程思维,在此基础上将AI工具作为解放生产力、专注于创新的利器 [13] 对计算机教育体系的潜在影响 - 鸿蒙课程可能成为计算机科学教学培养体系变革的开端,构建一个完整且自洽的全新体系,打破以x86架构、Unix/Linux/Windows系统等为代表的传统范式 [14][17] - 具体变革可能包括:《操作系统》课程转向鸿蒙的分布式架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延拓至华为自有硬件体系;《编译原理》课程补充方舟编译器案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可能转向与仓颉语言、ArkTS融合 [15][16][17] - 这意味着新一代计算机人才的知识体系和计算世界认知将在全新的、中国自研的技术环境中构建,是一场“认知体系重构” [17] 宏观生态与行业趋势 - 全国已有超过400所高校参与到鸿蒙的人才培养之中,超过6100家企业加入鸿蒙生态学堂的创新实训营 [19] - 高校引入鸿蒙课程已从个别学校的“自选动作”演变为全国范围内由顶尖理工科院校引领的“常规动作” [19] - 鸿蒙生态的建设被视为一项着眼于未来的文化工程与认知工程,未来或将产生在思想、情感、技能上都与其深度共鸣的“鸿蒙新生代”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