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级智能时代,人是不是不用工作了?
36氪·2025-10-15 20:27

文章核心观点 - 科幻与科技加速重叠,AI的终极目标是超级人工智能(ASI),这将引发对商业软件公司未来、人类工作形态以及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思考 [1][5] 商业软件公司的未来演变 - 传统商业软件的核心逻辑“功能封装”将因大模型而变得多余,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直接完成全流程,软件形态将从“产品”转变为“服务流”或“意图代理” [6] - 软件公司角色将发生根本转变,从产品提供商转变为“Agent运营商”,其护城河不再是代码,而是领域知识、数据资产与伦理治理能力 [7][8] - 行业案例显示,SAP等公司已采取“AI优先,套件优先”战略,通过AI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业务流程端到端丝滑流转,为Agent开箱即用奠定基础 [7] 人类工作形态的转变 - AI发展速度迅猛,ChatGPT出现不到三年已能完成编程、设计、法律文书等曾被视为“高技能”的工作,预计5年后AI替代部分人类工作将成为显而易见的事实 [9][10] - “不用工作”不等于“没有任务”,人类仍需设定目标、评估结果、处理模糊性与价值冲突,对AI工作进行判断和决策将成为新的工作形态 [12] - 未来人类需要持续学习以具备决策力,可能涌现“Agent伦理审计师”、“意图澄清师”等新职业,审美等能力将变得至关重要 [12][13] 技术发展趋势与预测 -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提出AI的终极目标是ASI,届时每个人将有上百个Agent服务,大模型将吞噬软件,不再需要工程师专业开发的商业软件 [1] - 凯恩斯曾预测到2030年人均工作时长将减至每周15小时,但现实是人均GDP已增长7倍以上,全球主流工作时长仍为每周35至40小时,中国互联网大厂甚至存在“996”现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