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监管态势 - 2025年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严监管态势持续深化,罚单高频落地成为行业常态 [1] - 截至10月15日,人民银行已披露至少74张罚单,罚没金额总计1.9亿元,被罚机构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多但总金额有所减少 [1][3] - "双罚"(即对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同时处罚)已成为常态,罚款上限可达50万元,情节严重的可禁止终身担任支付机构高管 [4] 罚单特点分析 - 罚单数量增多但总金额下降,反映监管正从重罚转向高频纠偏,覆盖面更广、穿透更深 [4] - 千万级巨额罚单仍然存在,涉及北京雅酷时空、汇聚支付、中通支付、汇元银通等机构 [3] - 部分机构沦为罚单"常客",包括快钱支付、乐刷支付、银盛支付、北京海科融通等,年内已被罚两次甚至更多 [3] 违规事由分析 - 传统违规领域仍占主导,包括反洗钱义务履行不到位(如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报送大额或可疑交易报告)和商户管理不力(如特约商户资质审核不严、真实性核查缺失) [5][6] - 新兴风险领域逐步凸显,包括网络安全事件未按规定报告、支付账户管理违规、清算管理不规范、备付金管理违规等问题 [7] - 账户问题关注度高,核心集中在账户实名制执行不到位、商户资质审核不严、反洗钱监测机制失灵以及清算管理不规范等环节 [7] 监管趋势预测 - 未来监管重点将集中在账户与清算管理合规性,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追溯性 [8] - 反洗钱监管将进入更严格阶段,跨境支付业务涉及外汇管理、资金流动监控等环节监管也将更加严格 [8] - 监管将持续深化分类分级管理,对高风险领域加强事中事后管控,并可能出台更细化的数据安全与跨境传输合规要求 [10] 机构应对策略 - 支付公司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防控",通过强化事前预防(如升级商户准入审核标准)、优化事中监控(如提升智能风控系统灵敏度)、完善事后复盘(如建立月度合规自查机制)三方面规避风险 [9] - 支付机构必须认清合规即竞争力的新趋势,建立以安全、透明和可持续为基础的运营模式,加大合规科技投入实现自动化报送与实时风险预警 [9] - 支付机构需要不断完善合规制度,加强对当前合规形势的研判,汲取同业机构经验教训,强化商户与各业务流程的日常巡检,确保制度有效落地执行 [10]
严严严!年内支付机构已被罚1.9亿元,反洗钱监管还将加码
北京商报·2025-10-15 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