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内钢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融资难,每年千亿资金缺口如何补
搜狐财经·2025-10-15 20:52

政策支持与行业背景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专项管理办法,支持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机械等重点行业进行节能降碳改造 [1] - 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约15%,是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在“双碳”目标下面临紧迫的低碳转型任务 [1] - 为实现“双碳”目标,钢铁行业在2025年至2060年间预计需要约20万亿元资金,主要用于生产设备更新、技术研发和运营投入 [1] 行业资金缺口与融资困境 - 国内钢铁企业低碳转型的年资金缺口估计在1000亿元左右 [1] - 钢铁企业融资困难的核心问题在于三个不匹配:转型项目巨大资金投入与企业有限现金流的不匹配、企业长转型周期与银行短期贷款的不匹配、转型前沿技术与银行传统风控偏好的不匹配 [1] - 2023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利润总额为855亿元,2024年下跌至429亿元,2024年上半年虽回升至592亿元,但企业自有资金难以覆盖低碳转型所需投入 [2] 现有融资渠道与政策局限 - 银行贷款仍是钢铁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且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居多 [2] - 支持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绿色金融政策主要通过能效提升等通用条目提供支持,支持性有限;转型金融政策虽更直接,但目前主要处于地方试点阶段,制度标准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2] - 钢铁企业因所有制和低碳工艺不同存在融资差异,央企融资渠道和成本具备优势,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受限且成本更高 [2] 特定工艺与隐性成本挑战 - 采用短流程电炉的钢铁企业降碳优势显著,但面临持续生存发展压力,且因产能和投资规模较小,难以达到银行基于传统钢铁行业规模设置的高门槛 [3] - 钢铁企业获取转型金融支持需制定详细转型规划并通过第三方核查认证,由此产生的合规成本累积会抬高吨钢分摊成本 [3] 金融机构的建议与合作方向 - 建议金融机构为钢铁企业提供打包式支持,涵盖基础研究、引领性探索及转型规划等相关费用,并探索产业链金融,推动下游企业采购低碳钢 [5] - 金融机构需建立可靠的第三方核证体系以衡量转型效果,钢铁企业需建立规范的碳数据管理平台,项目风控逻辑应从分析财务报表转向评估转型项目未来的效益和现金流 [5] - 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需要钢铁企业与金融机构在转型规划编制、环境信息共享、融资产品设计等方面加强合作,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可组织产融深度合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