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显现 - 宏观政策效果持续显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行业价格呈现积极变化,个人消费和投资需求出现回暖信号 [1]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对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的治理力度加大,社会需求持续回暖 [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分析 - 9月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2] - 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 [1][2] - 核心CPI上涨主要由工业消费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回升带动,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8%,服务价格上涨0.6% [2][3] - 医疗服务和家庭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9%和1.6% [2]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分析 - 9月PPI环比连续两个月持平,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2][4] - 部分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显著收窄,煤炭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降幅分别收窄8.3、3.4和3.0个百分点 [4] -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带动飞机制造价格同比上涨1.4%,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价格上涨1.2% [5] - 提振消费政策效应显现,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上涨14.7%,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4.0% [5] - 四季度PPI同比降幅有望收窄至-2.0%以内 [5] 金融数据与货币环境 - 9月末M2余额为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 [6] - 9月末M1余额为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今年2月末的年内低点提升7.1个百分点 [6] - M1-M2剪刀差继续收窄至-1.2%,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 [6]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过430万亿元,M2余额超过330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320万亿元,贷款余额超过270万亿元 [6] - 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保持对实体经济的较强支持力度 [7] 政策导向与需求结构 - 政策思路已明显转向惠民生、促消费,强调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统筹促消费举措,扩大有效投资 [3][7] - 未来财政支出将继续侧重补短板,重点放在民生消费问题,包括居民的养老、医疗、教育和住房保障等 [7]
中国经济再现回暖信号,宏观政策发力持续转向扩内需促消费
第一财经·2025-10-15 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