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5G地空通信(ATG)航空互联技术体系白皮书1.0-中国移动
搜狐财经·2025-10-15 22:53

文章核心观点 - 5G地空通信(5G-ATG)是实现航空宽带接入的关键技术,凭借低时延、高带宽、低成本优势,为优化客舱服务、提升民航运行效率提供技术支撑,是我国从“民航大国”迈向“民航强国”的重要选择 [1][7] - 中国移动以“网端协同、空地协同、智能协同”为核心理念,构建端到端5G-ATG技术体系,并牵头相关标准制定,依托4.9GHz试验频率建成西部航线试验网,为商用奠定基础 [1][7] - 国内航空互联网市场前景广阔,欧美普及率高而国内不足6%,超60%旅客愿有偿使用机上网联服务,政策持续利好,5G-ATG技术优势显著,产业链上下游积极跟进 [1] 航空互联网概述与发展趋势 - 航空互联网可为民航飞机提供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提升乘客飞行体验,帮助航空公司提升竞争力、实现商业价值拓展和提升航空运营效率 [11] - 航空互联网有星基卫星通信与陆基ATG两种主流技术路线,国际上欧美采用“ATG+卫星”混合组网,国内因政策与卫星资源限制起步较晚,初期依赖高轨卫星 [1][11][14][15] - 欧美航空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美国超80%、欧洲超50%,全球市场规模达百亿美元,相比之下,国内航空互联网覆盖率不足6% [17] - 2023年民航旅客运输量为6.2亿人次,2024年达7.3亿人次,同比增长17.9%,超60%的旅客愿意有偿使用机上网联服务,商业潜力巨大 [17] - 政策持续利好,2018年以来多部门出台政策推动技术商用,2023年工信部批复中国移动使用4.9GHz部分5G频率资源开展5G地空通信技术试验,加快了5G-ATG技术的商用进程 [20] 5G-ATG技术优势与对比 - 与卫星通信相比,5G-ATG在单机带宽、时延、成本等方面更优,单机带宽达420Mbps,空口时延20ms,建设成本约7.5亿元,单机改造成本低于150万 [25] - 机载卫星通信(高轨)单机带宽约150Mbps,空口时延540ms,单机改造成本约450万,流量资费高达300元/GB [25] - 我国陆域航线占比超80%,适配5G-ATG技术度高,且国内5G产业优势全球领先,采用5G-ATG技术路线更具落地优势 [26] 5G-ATG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挑战 - 5G-ATG端到端网络架构由网络系统、机载系统和平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网络系统含接入网与核心网,机载系统含5G CPE、天线等设备,平台系统负责运营管理与安全保障 [2][32][36][37] - 5G-ATG网络面临五大挑战:飞机高速移动导致的多普勒频偏(近11kHz)、广覆盖需求(最大300km覆盖半径)、高空覆盖空洞(6-12km巡航高度)、空地干扰、仿真评估难 [2][38][39][40][41] - 中国移动构建技术体系,通过多级频偏预补偿算法、20ms长周期帧结构、新型AAU站型、航迹追踪动态干扰优化、三维全域评估模型等创新,分别攻克上述难题 [2][42][46][47] 标准化与试验进展 - 在标准化方面,3GPP R18冻结发布支持5G-ATG的增强技术,CCSA启动相关设备标准立项,民航局推进机载设备适航规范制定 [2] - 中国移动完成西部航线试验网建设,飞行测试中网络覆盖、速率、时延等性能良好,业务体验接近地面 [2][30] 未来展望与产业发展 - 中国移动将短期推进5G-ATG国内商用,中长期构建卫星通信能力,目标形成全球领先的航空互联网服务能力 [2] - 5G-ATG将逐步与地面蜂窝网络、卫星互联网融合,成为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重要部分 [2] - 产业链上下游积极跟进,上游设备商如中兴通讯已具备5G-ATG基站和机载CPE供应能力,中游以中国移动为代表已完成试验网建设,下游航空公司如成都航空已完成机型改装和适航认证 [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