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表现与指数 - 上证指数收盘报3933.97点,成功突破3900点整数关口,创下近十年新高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2.67万亿元,较节前单日增加4746亿元 [1] - 超3100只个股上涨 [1] - A股总市值已突破100万亿元,创造历史新高 [15] 推动市场上涨的主要力量 - 科技股成为本轮行情的首要推手,受美股科技股走强及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 [3] - 资源股成为仅次于科技股的领涨力量,黄金、稀土、铜三大板块表现突出,有色板块单日涌现25个涨停板 [3] - 金融板块加入推动指数行列,非银金融板块中低估值标的获资金布局 [3] 市场结构与参与者变化 - 机构化程度不断深化,机构投资者占比从2015年的28%升至45% [5][15] - 机构两融占比已升至58%,市场定价权明显向专业投资者集中 [5] - 外资、养老金、保险等长线资金成为主角,2007年外资占比不足5%,2015年散户与杠杆资金占比超六成 [5] - 北向资金配置方向从传统消费转向科技板块 [5] 杠杆资金与市场体量 - 融资余额时隔十年再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 [5] - A股流通市值已增至约90万亿元,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仅约2.3%,略低于2014年以来2.4%的历史均值 [5] - 融资资金更加偏好新兴产业、成长风格 [5] 技术分析观点 - 沪指正面临波浪理论的关键变盘节点,从3040点启动的行情存在两种技术解释 [6] - 月线级别已突破两条长期趋势线,6124-5178点连线与3578-3731点连线 [6] - 技术分析指出3915点是核心多空分界线 [7] - 周线级别MACD能否形成二次金叉决定突破力度,月K线需站稳3400点才能打开向上空间 [13] 市场风格与板块轮动 - 市场风格发生变化,国庆后风格切换信号逐步显现,此前“科技股独领风骚”的局面正在改变 [8] - 科创50指数市盈率已超180倍,显著高于美股、港股同类指数,估值泡沫隐忧加剧 [8] - 市场主线在科技与传统板块间交替显现,近六成私募看好AI、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科技赛道,同时也关注低估值资源与非银金融板块的补涨机会 [8] 政策环境与宏观背景 - 政策层面支持力度空前,“一行一会一局”于2024年9月24日联合推出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组合拳 [10]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总体要求,资本市场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0] -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国内政策工具箱持续释放利好,全球宽松的宏观环境为A股奠定上行基础 [13] - “反内卷”政策推动企业盈利改善,重点利好科技制造领域 [10] 机构关注主线与行业景气 - 机构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景气修复型”中高端制造业,如电池上下游、风电零部件、军工等;二是“政策催化型”周期股,如钢铁、有色、化工等 [10] - AI领域Sora2落地、英伟达与AMD推动行业生态升级,进一步提振电子板块景气度 [12] - 美国降息预期推升贵金属价格,铜价还受益于供给短缺与算力革命 [12] 潜在风险与市场担忧 - 市场短期存在两大核心担忧:一是增量资金入场可能推动慢牛升级为快牛,引发估值泡沫与波动风险;二是成交额突破2.5万亿的天量水平往往对应阶段高位 [13] - 回顾去年924行情以来,2.5万亿的天量往往是行情阶段高点,高成交额表明短期做多动能已充分释放 [13] - 科技板块前期涨幅过大后,“估值与业绩不匹配”的矛盾凸显,随着10月三季报密集披露,业绩将取代情绪成为股价核心驱动因素 [13]
A股突破十年新高,4000点只是起点?机构资金早已布局这些赛道
搜狐财经·2025-10-16 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