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娃哈哈公司因现任掌门人宗馥莉推行的“去娃哈哈化”战略引发内部剧烈震荡,包括千名员工集体诉讼及经销商体系混乱,该战略旨在通过资产分离和模式革新实现从家族企业向现代公司的转型,但执行方式激进引发了广泛争议 [1][3][13] 战略变革与执行 - 宗馥莉自2018年接任后启动“去娃哈哈化”战略,核心举措包括关停其父亲宗庆后经营的12家平均工龄达25年的老工厂,理由是老厂人均产能仅为新厂的三分之一 [3] - 对老厂员工采取“一刀切”式调整,40岁以上员工被直接劝退,剩余员工收到“宏胜入职通知书”且工龄清零、社保重算,引发员工不满 [3] - 将娃哈哈集团持有的387件核心商标(如“娃哈哈”、“营养快线”、“AD钙奶”)授权给宏胜系公司使用,每年仅收取1%的品牌使用费,此操作引发资本市场关注 [3] 经销商体系冲突 - 宗馥莉的改革改变了娃哈哈运行30年的“联销体”模式,新规则要求经销商将货款打给宏胜系,但货物仍由娃哈哈发出,返利结算在宏胜账上而发票由娃哈哈开具,造成“主体不一致” [5][6] - 约3000名经销商因税务抵扣问题(发票无效)及流程混乱而联名抗议,但公司回应强调“契约至上”,导致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紧张 [5][6] 商业效率与市场表现 - 宏胜系公司展现出更高效率,其7000名员工平均年龄28岁,自动化率达到68%,符合产业升级方向 [8] - 2024年上半年娃哈哈公司营收为468亿元,同比下滑7.3%,但净利润增长11%,该利润增长主要通过削减低毛利老产品、推广高价位新品实现,以牺牲市场份额换取利润率 [9] - 当前消费降级环境下,公司策略面临挑战,改革时机备受争议 [9] 公司面临的挑战与资源 - 公司面临法律纠纷,包括18亿美元资产被冻结的传闻,但品牌价值等家底仍存 [10] - 政府释放支持信号,前提是保障员工稳定、税收维持及品牌价值,股权、信托等事宜可协商 [10] - 业务整合存在紧迫时间窗口,距离2025年春节不足170天,而饮料行业70%销量依赖春节档,若在11月前未能实现商标、产能、渠道的“三证合一”,将错失关键销售机会 [10] 行业背景与转型阵痛 - 娃哈哈的转型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在代际传承中的普遍挑战,如何从“人治”的家族模式转向“法治”的现代公司结构,其他企业如美的、联想在交接班时也经历过类似阵痛 [13] - 激进的改革措施被部分舆论包装为“家族内斗”,加剧了内部关系撕裂,对民族品牌形象构成潜在威胁 [13][15]
“娃哈哈”千人集体诉讼:宗馥莉这把火,为何烧到了自己?
新浪财经·2025-10-16 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