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轮驱动+商业化三驾马车”,轩竹生物-B剑指港市Biopharma新标杆

宏观与行业背景 - 美联储于今年9月首次降息,全球资金流向新兴市场趋势明显,对正处于估值上修周期的港股创新药板块带来边际提振 [1] - 国内政策鼓励创新药全链条发展及“反内卷”等积极信号出现,市场普遍研判港股创新药牛市有望持续 [1] - 在此市场背景下,轩竹生物作为高价值稀缺创新药标的,是投资者进行配置的重要观察窗口 [3] 公司上市概况 - 轩竹生物于10月15日正式在港股挂牌上市,IPO发行价为11.60港元/股,募资总额约7.8亿港元 [1] - 上市当日股价早盘冲高至31港元,较发行价涨幅高达167% [1] - 公司是国内“商业化初期即上市”的创新药企代表,创立于2008年,已建立全面的内部研发平台 [1] 核心产品管线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形成以消化系统和肿瘤领域为主的“三驾马车”产品矩阵,包括吡洛西利片、地罗阿克片和安奈拉唑钠,于2025年进入商业化爆发期 [4] - 安奈拉唑钠是首款及唯一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质子泵抑制剂,于2023年6月获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同年12月获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10][14] - 安奈拉唑钠自商业化至2025年6月30日已取得4800万元销售额,证明公司商业化能力 [14] - 吡洛西利是公司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CDK4/6抑制剂,于今年5月15日获批上市,其临床试验数据精准匹配中国乳腺癌治疗现状 [4][5] - 地罗阿克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ALK抑制剂,针对ALK重排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11] 产品市场潜力与差异化优势 - 中国CDK4/6抑制剂市场从2018年的1亿元增至2024年的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78.8%,预计2032年达130亿元 [5] - 吡洛西利是针对所有治疗线的晚期HR+/HER2-乳腺癌的综合解决方案,并探索用于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市场潜力庞大 [8] - 中国消化性溃疡患病人数从2018年的7140万人增至2024年的7430万人,预计2032年达8120万人,其中约75%为十二指肠溃疡 [10] - 安奈拉唑钠相较于雷贝拉唑表现出更好安全性,可减轻肾脏负担,公司正寻求扩大其适应症至反流性食管炎,已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10] - ALK阳性NSCLC患者从2018年的68,400人增至2024年的91,200人,预计2032年达121,700人,对应市场规模接近百亿 [11] - 地罗阿克与第一代ALK抑制剂相比具有更高选择性和更强结合力,具备较好中枢神经系统穿透性,在脑转移控制方面疗效突出 [11] 研发实力与技术创新 - 公司已建立小分子药物研发平台、生物药研发平台和临床开发平台在内的三大技术平台,支持从早期发现到临床验证的全流程研发 [12] - 公司2023年和2024年确认研发投入分别为2.39亿元和1.86亿元 [12] - 公司拥有超过十种在研药物资产,涵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一个项目处于NDA阶段,一个处于III期临床,四个处于I期临床,五个已获IND批准的研发格局 [12] 商业化网络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超过90家分销商,覆盖全国各地超过1500家医院 [1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789万元,同比增长约12% [15] - 公司运营费用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3.41亿元和5.88亿元,2025年上半年降至1.25亿元,显示精细化管理下费用稳中趋降 [15] - 公司研发支出从2022年的4.01亿元、2023年的2.39亿元,降至2024年的1.86亿元和2025年上半年的8370.5万元,反映创新研发正转化为商业化成果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