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政策转向预期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鸽派信号,为10月晚些时候再次降息奠定基调,主要基于对美国劳动力市场可能进一步降温的担忧[1] - 市场几乎笃定美联储将在10月议息会议上至少降息25个基点,因鲍威尔的表态显示出“就业担忧盖过通胀风险”的总体判断[7] - 鲍威尔强调在政府停摆期间官方数据缺失可能使形势更具挑战性,这增强了其鸽派言论对市场的影响力[1][7] 量化紧缩(QT)接近尾声 - 鲍威尔表示量化紧缩计划可能即将结束,美联储内部同意采取非常谨慎的方法以避免货币市场压力,此举旨在应对金融体系流动性趋紧的状况[1][3] - 自2022年中期以来,美联储通过QT计划已将其资产负债表规模从超过9万亿美元降至6.6万亿美元[3] - QT结束时间晚于停止加息,原因是数量型工具(QT/QE)着眼于金融体系流动性总量的收放,其效应更为迟滞,且需观察市场流动性具体信号[4][5] QT结束的潜在影响 - 结束QT有望改善美国市场流动性,避免重复2019年回购市场危机,并缓解债券市场抛压,有助于压低长期收益率[5] - 结束QT将增强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与降息形成协同效应,对美股形成支撑,特别是对流动性敏感的成长型股票和科技股[5][6] - 美联储停止减持美债将缓解美债市场的供需矛盾,有助于进一步压低美债收益率,并稳定全球流动性环境,改善新兴经济体的外资流动状况[6] 10月降息对各类资产的影响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应声跌破4%大关,降息将牵引整体收益率曲线下移,短端利率因更敏感将率先下行[9][10] - 预防式降息将对美股形成利好,通过提升流动性和降低融资成本来提振企业利润,同时可能导致美元吸引力减弱,美元指数承压[11] -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化:黄金受益于实际利率回落与避险需求可能继续上涨,而油价主要由供需基本面定价,受降息影响相对有限[11] 未来政策路径与市场展望 - 鲍威尔关于结束缩表的表态更多是为了维持流动性“正常波动”,并不代表美联储正式转向全面宽松,同时仍需警惕通胀风险[6] - 本轮降息定位于“预防”,若后续数据验证经济软着陆,股债双牛仍可期待;若通胀黏性超预期或就业市场急剧降温,资产波动将重新放大[11] - 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及可能结束QT,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有望继续回落,驱动全球融资成本下行,全球股市有望维持较好表现,新兴市场资产吸引力提升[11]
QT接近尾声 鲍威尔“鸽声”一锤定音 10月降息几成定局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16 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