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北粮运大动脉焕然一新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正驱动传统粮食物流体系升级,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多式联运体系和高效专用设备等应用,显著提升效率并降低损耗,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3][4] 港口运营效率 - 广州港南沙粮食通用码头采用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使港口整体效率提升20%,并实现与腹地铁路站场、公路货运信息的实时联动 [1] - 码头单个浅圆仓每小时粮食出仓能力高达2000吨,为国产2000吨/小时高效物流设备首次大规模应用 [3] - 卸船码头在7万至10万吨级泊位上的每小时综合接卸能力高达8000吨,年中转能力近1600万吨,可满足一座超大城市一年的口粮供应 [3] 多式联运体系 - 构建高效协同的多式联运体系是破解长达3500公里“北粮南运”难题的关键,旨在优化成本、效率与环保 [2][3] - 粮食流通链条涉及铁路、海运、内河水道及公路配送,多次中转易造成损耗,对传统物流体系构成考验 [2] - 多式联运项目由中粮科工牵头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旨在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 [3] 仓储与输送技术创新 - 针对平房仓、楼房仓等关键节点,自主研发国产大运量循环式管链输送机,出仓效率从依赖人工提升至每小时300吨,实现一键操作 [4] - 在仓储环节,研发“六面主动控温”和“自主控温式智能立体仓储技术”,实现绿色、精准、智能储粮 [4] - 在加工环节,自主研发MMV型智能磨粉机,突破自动轧距调节、传感与在线数据监测等国内行业关键难题 [4] 行业影响与升级 - 科技创新推动粮食流通从“被动调配”转向“主动配置”和“精细管理”,支撑更高水准的粮食保障并提升农业附加值 [4] - 广州每天消耗的成品主粮约7500吨,凸显了庞大且持续增长的粮食物流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