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天气状况 - 2025年9月至10月河南省平均降水量达349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6倍,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多值[2][3] - 平均阴雨日数达253天,较常年多14天,期间出现10轮大范围降水,呈现显著的“夏旱秋涝”特征[3] - 异常天气由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形成“大气屏障”、多路水汽输送以及西部山区地形共同导致,部分区域累计雨量超500毫米[4] 农业应对措施 - 准备各类收获机械20万台,包括83万台玉米收获机和10万台花生收获机,并组建742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7] - 调集投入7980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以应对泥泞地块,其中7014台为换装割台的履带式谷物收获机,并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1][7] - 全省配备5262台烘干设备,日烘干加工能力达375万吨,并安排5000万元救灾资金用于烘干机械奖补和秋粮收获补助[1][2][9] 秋粮收获与处理 - 阴雨导致玉米含水量升至30%至40%,较常年20%的水平显著提高,粮食霉变风险大幅提升[9] - 通过发布烘干点便民查询码、开放闲置场地摊薄晾晒、使用风扇强制通风等方式加速粮食干燥[9] - 玉米经色选脱霉工艺处理后,霉菌含量大幅下降,可根据毒素检测结果安全用于饲料生产或工业酒精制作[10] 小麦播种影响与对策 - 持续降雨导致秋收推迟,预计小麦播种较往年晚10至15天,但有效补充了土壤底墒,为足墒播种创造有利条件[12][13] - 采用“四补一促”晚播应变栽培技术,包括选用晚播早熟品种、增加播种量、增施磷肥以及浅播1至2厘米[13] - 土壤偏湿地块整地播种需注意“四不宜”:不宜过早粉碎秸秆、过早耕翻整地、过湿时镇压以及盲目抢时早播[13] 农业系统长期建设方向 -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同步推进沟渠疏浚和智能排灌设备布局,并按耕地规模配备履带收割机和高效烘干设备[15] - 搭建智慧农业平台整合气象、墒情、排涝等信息,推动农事操作从“凭经验”转向“靠数据”[16] - 加快耐涝抗逆品种的靶向育种和推广,并将农业投入从“灾后补救”转向“事前防控”,优化资金保障机制[16]
连阴雨里保“三秋”
 河南日报·2025-10-16 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