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全社会从观念到行动的共同参与 [1][3][4][5] 粮食浪费现状与原因 - 粮食浪费存在于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环节,餐饮浪费现象仍普遍存在 [2] - 商务宴请、婚丧嫁娶等场合因“面子”问题导致超量点餐和不愿打包,造成大量浪费 [2] - 家庭消费中因采购计划不周、囤积过多及烹饪缺乏计量,导致食物过期变质和厨余产生 [2] - 餐饮行业存在菜单设计不合理、菜品分量单一、缺乏小份菜选项及引导过度消费等问题 [2] 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压力 -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但供需长期紧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仍需大量进口 [3] - 粮食生产消耗大量耕地资源、水资源并加剧气候变化,传统方式持续增产难度大 [3] - 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等同于开发“无形良田”,实现“绿色增产”,可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 节约减损成效与科技赋能 - 近3年粮食储存、加工、运输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 [4] - 具体成效包括:农户储粮损失率降至3%,粮库储粮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运输损失率降至0.8‰,加工损失率降至0.8% [4] - 未来需强化科技赋能,推广新装备新技术,减少田间损耗,提升产后烘干能力,建设高标准仓储,完善物流网络 [4] - 应发展适度加工与精深加工,提高粮食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4] 行动建议与行业责任 - 倡导居民优化膳食结构,如增加全谷物摄入,做到采购有计划、储存有方法、烹饪控分量 [5] - 鼓励外出就餐理性点餐和打包剩菜剩饭 [5] - 餐饮企业应优化菜单设计,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明示菜品分量,引导适量点餐,提供环保打包服务 [5] - 相关部门需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强化监管,探索建立餐饮浪费约束与惩戒机制 [5]
中经评论:自觉行动实现“粮食节约人人有责”
经济日报·2025-10-16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