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市规模与客流 - 2025年书市累计接待读者55万人次,举办阅读文化活动100余场,发放图书惠民券近850万元[1] - 主展场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较去年增加2000平方米,设有13个展区[1] - 人流量显著增长,平时与周末均人流密集,得益于优惠券加持刺激消费[1] 业态融合与消费趋势 - 书市融合图书展销、文创体验、文化对话,从单一购书场所转型为集阅读、体验、消费于一体的文化空间[1][2] - 推出具有地坛元素、文学元素的文创产品,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包袱单日最高配送1500个,王府井书店“地坛小鸽”磁吸玩偶成为爆款[1][2] - “书+文创”组合形成“阅读前吸引—阅读中沉浸—阅读后延续”的消费闭环,强化深度阅读引导,实现从“贩卖图书”向“消费体验”的战略转型[2] 线下体验的独特价值 - 书市提供沉浸式体验感,读者可亲手触摸书籍质感、翻阅书页、感受油墨香气,这是线上渠道无法比拟的[3][4] - 书市成为线下深度参与的体验活动,集中多家特色书店与出版机构,使读者接触书籍更直观[4] - 书市作为社交与文化发现平台,提供随机邂逅好书、品读经典、听名家讲座等算法难以复制的体验[4] 行业影响与政策背景 - 书市活动是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通过“文化+场景”跨界融合创新消费场景[5] - 书市能盘活部分线下书店,为行业提供面对面交流机会,对提升书籍出版水平有积极作用[4] - 书市作为政策扶持重点,短期内可通过资源倾斜形成热点,是文化消费的创新试验场[7]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认为书市发展应走精品化道路,坚持以图书为根本出发点,吸引优秀出版机构和特色实体书店参与[6] - 关键在于持续提升文化消费的频次与品质,提供“不可复制的文化体验”,使书市成为读者心中的“精神家园”[6] - 书市热度彰显文化消费潜力,但实体书店仍面临结构性挑战,需推动书市流量向书店“留量”转化,构建长期价值锚点[7]
数字阅读时代书市热度不减
经济日报·2025-10-16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