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的财务与客户规模 - OpenAI年收入突破12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三倍以上[1] - 一份泄露的客户名单显示,OpenAI最大的30家客户每家年消耗Token都超过1万亿[3] - 按GPT-5定价计算,1万亿Token的年花费约为5625万美元(接近4亿人民币)[3] 头部客户特征与行业分布 - 30家客户中约三分之一为初创公司,三分之二已具备相当大的业务规模[7] - 多邻国(Duolingo)在客户名单中名列前茅,拥有3420万日活用户和950万付费订阅者,付费用户转化率超过四分之一[7] - 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大赛道: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企业工作流自动化、内容与设计生成、垂直专业场景[9][10][11] - ToB(服务企业)和ToD(服务开发者)的产品合计占名单的三分之二,而面向普通消费者的ToC产品仅有8家[11] 代表性公司的AI应用场景 - 多邻国(Duolingo):集成GPT-4提供“Explain My Answer”与角色扮演对话,个性化练习全部需Token化,累计消耗超一万亿Token[15] - Salesforce:其EinsteinGPT在CRM仪表盘内生成个性化邮件和代码,服务百万用户日常操作[16] - Shopify:为超过100万在线商店提供智能建站与客服自动化,接入ChatGPT购物插件,Token用量可观[15] - Canva:月活1.75亿,其MagicStudio接入GPT-4提供多模态生成功能,数百万用户生成图像、视频和文案推高Token消耗[21] - Perplexity:AI搜索引擎,其Pro订阅包含GPT-5等模型,专业搜索时调用深度推理和网络检索[22] AI消耗模式与商业趋势 - AI高耗能应用已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中生根,真正“吞金”之处在于企业后台而非消费者屏幕[11] - 流程长、环节多的行业(如游戏、旅游、保险、投研)几乎无人上榜,表明AI在此类场景尚难立刻放量[12] - AI正从提效工具转变为产品的“灵魂”和“入口”,甚至开始自主完成工作[13] - 模型能力提升伴随调用价格下降,这场以Token为燃料的洗牌将席卷更多行业[14]
OpenAI“隐秘客户榜”曝光:谁在烧掉上万亿To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