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战略的回归与分化 - 甘肃和成都近期政策动向显示强省会战略再次受到重视,甘肃提出“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成都获支持“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做强核心竞争力、做优功能品质”[2][3] - 当前区域发展战略呈现分化格局,部分地区放弃强省会拥抱多中心,部分地区仍高调推进强省会,另有地区选择“全都要”的协调发展模式[11][12][13] - 强省会与多中心并非选择题,而是需根据各省经济实力和区域布局进行抉择[1][32] 主要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分析 - 经济首位度最高的省会城市包括银川(53.4%)、长春(53.1%)和西宁(47.1%),显示这些省份资源高度集中于省会[6] - 成都、武汉、西安等传统强省会经济首位度分别为36.3%、35.2%和37.5%,在省内举足轻重[4][5][6] - 济南(13.7%)和南京(13.5%)经济首位度最低,体现多中心发展格局[7][11] 新一轮强省会战略的核心逻辑转变 - 新阶段强省会战略从简单做大体量的扩张路径转向“做强做精核心功能”,注重苦练内功[16][17][18] - 国家通过城市总规定位引导发展方向,成都定位为“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19][20][21] - 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要求省会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形成联动发展效应,如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5][26][27][28] 不同区域对强省会战略的需求差异 - 经济强省更适合多中心模式,如广东的广深、江苏的宁苏、山东的济青、浙江的杭甬[34][35] - 中西部和东北等经济相对薄弱省份更需要强省会,以集中资源参与区域竞争,如黑龙江、吉林、甘肃、宁夏、云南、贵州[36][37] - 副中心成功需要与省会错位发展并具备资源禀赋或产业基础,如遵义的白酒产业、榆林的煤炭资源、柳州和芜湖的汽车工业[40][42]
强省会,卷土重来?
虎嗅·2025-10-16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