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与行业背景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深化健康险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行业监管、优化发展环境,以更好满足多元化健康保障需求 [1] - 行业面临产品形态单一、经营能力不足、专业机构发展不及预期等问题,其中产品同质化尤为突出,2024年健康险市场保费收入前五的险企市场份额高达62%,产品重合度超过70% [1] - “价格战”成为部分险企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导致行业利润率持续承压 [1] 分红型健康险的回归 - 《意见》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标志着时隔22年后该产品类型将再度回归市场 [2] - 分红型健康险的回归被视为保险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延伸,有助于通过浮动收益提升产品吸引力,激发市场增长潜力 [2][3] - 在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持续下调的背景下,分红型健康险契合了发展浮动收益型保险的趋势,并满足消费者对“返还型”或“储蓄型”产品的需求 [3] - 监管部门支持开发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产品,有助于改变当前市场短期产品居多、难以提供持续保障的状况,引导产品回归保障本源 [3] - 方正证券研报预测,监管评级良好的头部保险公司将持续创新推出分红型重疾险,推动健康险保费增长 [3] 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 - 《意见》首次提及“支持开展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业务”,该产品更强调“个人账户”的资金积累作用,用以支付医保报销后的自付和自费部分 [5] - 上海、南京等地已探索使用医保个人账户结余资金购买商业健康险,上海“医保个账专区”已新增27款产品,提供风险保障超3571亿元 [5] - 与主要依靠保障范围和性价比的现有产品不同,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业务将主要依靠高性价比的附加服务,如健康管理服务和创新药品、器械等 [6] - 《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有望于今年完成部分初稿,并推进药品入院及直赔快赔系统对接,为中高端医疗险和医保个账医疗险的发展提供可能 [6] 健康管理与产业协同 - 《意见》明确要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保障”相结合的新型健康服务保障体系 [7][13] - 中国精算师协会数据显示,参与健康管理服务的客户其重大疾病发生率平均降低18%,住院理赔成本下降22%,健康管理成为险企控制赔付支出、优化经营效益的关键抓手 [7] - 消费者需求推动转型,83%的保险客户愿意为包含健康管理服务的产品支付10%至30%的溢价,76%的潜在客户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投保决策核心考量因素 [7] - 头部险企已率先布局,如中国人保集团搭建“医、药、康、护、健、险”大健康生态体系,中国太保发布“352大健康服务蓝图”,中国平安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 [8] - 健康保险在业务结构中占比提升,将有利于险企进一步降低利差损风险,提升死差、费差利源贡献,增强盈利能力 [8] 产品体系与监管框架 - 《意见》对商业医疗保险、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疾病保险四大类险种进行重点规划 [2][12][13] - 商业医疗保险被定调为“积极发展”,包括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产品体系,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障范围,并鼓励长期医疗险根据风险类别定价 [4][12] - 总体要求是到2030年,形成满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多样化需求的多层次健康保险市场格局,健康保险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11] - 监管方面将强化健康保险专项统计和监管评价制度,细化独立核算财务规则,并严厉打击恶性竞争、套取费用、销售误导等违法违规行为 [17]
拓宽产品形态和功能 健康险迎发展重要机遇期
金融时报·2025-10-15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