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 必须在2035年前充分利用未来15年的窗口期 特别是将"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作为实现突破的关键时期 [1][4][7][8] 城乡二元结构的成因与表现 - 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按照户籍身份区别对待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导致城乡居民在就业机会、居住环境和公共产品获得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5] - 另一根本原因是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存在巨大的劳动生产率差异 这从物质基础上将劳动者和居民在城乡之间予以分割 [5] - 这些原因最终表现为城乡之间在可支配收入、消费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及文化生活选择机会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6] - 城乡二元结构具有自我强化效应 它既是社会流动性不足的结果 又会进一步阻碍社会性流动 例如农民工外出务工和返乡的循环模式阻碍了人口横向流动转化为社会纵向流动 [6] "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作用 -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至为关键的时期 这项任务应作为国家规划的重点 享有高度优先序 [7][8][9]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城乡融合发展任务在时间节点上与"十五五"时期高度重合 相关制度安排应在此规划期内落实 [9] - 为确保在2035年达成目标 需在"十五五"规划中界定实质性和定量化的目标 并制定明确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9] 实现目标的支撑力与策略 - 需要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十五五"规划建议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协同发力 类似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力度 [10] - 需通过顶层设计分担改革成本并分享改革收益 以解决激励不相容问题 例如户籍制度改革成本应由中央政府主导事权 合理分配 [10][11] - 借助人工智能等赋能技术 预计能在要素配置、生物技术、栽培工艺、市场营销和储运等方面打破农业面临的传统资源约束 创造改革红利 [11]
蔡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应在“十五五”规划中高度优先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16 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