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停摆背景与政治僵局 - 美国联邦政府因2026财年预算谈判破裂而停摆,自10月1日起已持续16天,创下近七年来最长停摆纪录[1] - 停摆直接导火索是两党在预算案上的激烈对峙,共和党主张削减联邦医保和医疗补助支出8%并取消部分处方药补贴,同时将国防开支提升至9800亿美元;民主党反对削减社保福利,主张通过对富豪加税维持民生支出,仅同意国防开支提高至9500亿美元[3] - 两党将预算案与2026年总统大选绑定,共和党附加条款要求暂停环保署碳排放新规和SEC加密货币监管框架,民主党则坚持将AI监管资金纳入预算,导致妥协空间被压缩[3] 经济与行业冲击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测算显示,政府停摆每日造成经济损失约10亿美元,16天累计损失达160亿美元[5] - 旅游业单日损失1亿美元,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延迟导致4.2万家企业融资受阻,120亿美元联邦支出被迫延迟,涵盖农业补贴、住房援助等民生项目[5] - 农业产业链受严重冲击,弗吉尼亚州一拥有9000英亩土地的农场因无法申请贷款或将于2026年春季停业,阿肯色州30%的农场因干旱救灾援助通道关闭面临倒闭风险[5] - 航空业受创,联邦航空局1.1万名雇员停薪休假,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疲劳工作导致航班延误率较平日上升23%,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平均延误约41分钟[9] - 医疗与科研领域,卫生与公众服务部3.2万名雇员休假导致癌症新药审批停滞、流感疫苗分发延迟,国立卫生研究院暂停56项临床试验,每停摆一周癌症患者临床试验入组人数减少40%[9] - 专利与商标办公室计划裁减1%员工,导致积压的8.3万件专利申请审批进一步延迟,科技企业创新节奏受阻[9] 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影响 - 关键经济数据如9月非农就业报告和10月CPI数据推迟发布,导致美联储政策制定陷入被动,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10月降息概率从65%波动至52%,12月预期在70%与58%间摇摆[7] - 特朗普政府加速推进美联储主席人选更替,财长已完成最后一轮面试,候选人名单包含11名鹰派人物,市场担忧若鹰派接任可能逆转当前宽松周期[11] - 高盛警告,若未来两年再发生两次以上停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可能面临下调风险,届时每年将多支付1200亿美元利息成本[13] 全球外溢效应 - 新兴市场美元债利差已扩大15个基点,阿根廷、土耳其等脆弱经济体融资成本上升[11] - 依赖美国数据的全球央行政策制定陷入被动,欧洲央行已推迟发布欧元区经济展望报告[1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警告,美国政策不确定性正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变量[11]
美国政府“关门”的第15天:军人欠薪,官员停职,公共服务瘫痪
搜狐财经·2025-10-16 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