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行业投资规模与估值 - 全球十家尚未盈利的AI初创公司在过去12个月内估值合计暴增近1万亿美元,创下史上最快的财富膨胀速度[1] - 美国风险投资机构在AI领域的投入在2025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远超2021年SaaS泡沫期的1350亿美元,也大幅超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顶峰时约105亿美元(经通胀调整后约200亿美元)的投入规模[2] - 这十家AI初创企业在2025年共同吸引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占美国VC全年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1] AI初创公司现状与市场特征 - 被提及的十家AI初创企业包括OpenAI、Anthropic、xAI、Perplexity等,它们几乎全部处于亏损状态[1] - 市场出现估值严重脱离基本面的现象,例如一家年收入仅500万美元的AI公司估值高达5亿美元,达到收入的100倍,而在零利率时代此类公司估值仅为2.5亿至3亿美元[2] - 投资逻辑呈现"押宝式"特征,背后是普遍的FOMO(害怕错过)情绪,市场参与者普遍假设自己投中的是下一个OpenAI[2] 行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 行业预期呈现"赢者通吃"的格局,最终可能只有极少数公司胜出,类比互联网时代谷歌和Meta几乎垄断市场的情况,本轮胜出者数量可能在15家左右[3] - 尽管OpenAI年化收入已达130亿美元,但与微软、谷歌的激烈竞争使其仍深陷烧钱大战,训练下一代模型的成本正以指数级上升,盈利时间表模糊[4] - 有观点认为,或许有1万亿美元的AI投资会被浪费,但最终AI会创造10倍的价值,科技创新的方式一直是大量投入资金进行试错[3] 市场影响与潜在风险 - AI私营企业的估值波动正开始影响公开市场,AMD、英伟达、博通和甲骨文等科技巨头因与OpenAI等公司的合作,其市值在过去几周内暴涨了数千亿美元[3] - 若这些AI初创公司出现资金链吃紧的情况,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并拖累整个科技股板块[3] - 当前资本狂欢带有估值严重脱离盈利、故事先于事实的特征,市场普遍相信未来只属于少数"AI黑洞公司"[5] 投资逻辑与长期前景 - 部分风险投资界人士认为当前的泡沫是好事,它能让资本和人才聚集在新趋势上,虽然会带来混乱,但也孕育改变世界的公司[2] - 投资人押注的不仅是模型的算力,更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潜力,如果能实现AGI,当前的投入都值得,否则就全都不值[4] - AI被描述为一种能给各种应用"多加一个零"的技术,显示出市场对其颠覆性潜力的高度期待[2]
“AI盛世”还是“AI泡沫”?10家AI独角兽,估值1年增长1万亿,VC一年投入超2000亿美元,利润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