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力争科创领域在京新设基金规模超万亿元,北京详解科技金融发展“路线图”
北京商报·2025-10-16 21:15

总体目标与规划 - 方案核心目标是加快建设完善首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投入格局 [3] - 到2027年底,科技创新领域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等在京新设基金规模力争超万亿元 [1][3] - 到2027年底,科技贷款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目标分别突破5.5万亿元和2.5万亿元,年均增速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全市各项贷款增速 [3] - 推动科技创新债券、科技保险、科技型企业上市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3] 创业投资与长期资本引入 - 将引入长期资本作为核心突破口,重点举措包括争取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京津冀区域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在京落地 [4] - 深化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试点,力争到2027年底合作基金总规模不低于500亿元 [4] - 优化国有资本考核机制,建立全生命周期考核、尽职免责制度,让国有资本成为支持科创的“耐心资本” [4] - 创业投资与股权投资被视为推动科技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重点发力方向包括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吸引集聚“国际资本”等 [4] 银行信贷支持与创新 - 截至8月末,北京市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2万亿元,其中科技贷款占比约30%,即近三成贷款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7] - 将建立“中关村领航积分”评价模型,综合考虑研发投入、科技计划等指标,对达到一定分值的企业提升主动授信覆盖率 [6] - 支持银行推出5年期以上“科创贷”,覆盖从研发设备购置到中试线建设的全周期资金需求,并推行无还本续贷政策 [6] - 截至8月末,北京辖区金融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9%,“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3% [8] - 目标到2027年底,实现对中关村特色产业园的科技特色支行服务全覆盖 [7] 资本市场与多元化融资 - 建立“重大攻关企业上市专人对接机制”,为符合条件的未盈利优质科创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9] - 打造债券“中关村科技板”,聚焦科创企业需求设计专属债券产品 [9] - 2025年1—8月,辖区企业发行科创债180只、融资超2600亿元 [10] - 深化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基金份额流通试点,鼓励设立S基金(二手份额基金),畅通创投机构退出渠道 [9] - 辖区476家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达310家,2022年以来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八成,融资1800亿元 [10] 保险保障与生态建设 - 强化科技保险支撑,将本土创新药纳入商业保险范围,在智能驾驶、生物医药等领域组建攻关保险共同体 [9] - 持续扩大中关村特色产业园REITs项目储备 [7] - 北京市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2063家、基金数量10463只、资产规模3.79万亿元,均居全国第一 [10] - 方案明确推进跨境资金便利化、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等开放举措,推动北京科技金融生态向全球延伸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