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募牌照”退烧?两家券商资管撤回申请
国际金融报·2025-10-16 21:41

券商资管公募牌照申请动态 -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光证资管)已被移出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名单 [1] - 光证资管并非年内首家退出申请的券商资管,广发资管已于2024年8月率先退出 [1][3] - 目前仍在排队候批的券商资管仅剩国证资管(原安信资管)和国金资管两家 [1][3] 申请历程与监管背景 - 2023年被视为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的"爆发年",光证资管、招商资管、广发资管等多家机构于当年递交申请 [2] - 此轮申请热潮始于2022年5月的政策突破,证监会允许同一集团下券商资管子公司等专业资管机构申请公募牌照,进入"一参一控一牌"的准入制度 [2] - 2023年7月与11月,招商资管与兴证资管分别获批,但2024年全年券商资管公募牌照审批陷入"停滞",出现"零放行" [2] - 监管要求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须于2025年底前完成公募化改造,形成转型压力 [4] 机构退出申请的战略考量 - 公募牌照申请审批节奏缓慢,而参公大集合产品的整改期限临近,机构在等待过程中面临较高机会成本 [4] - 部分机构所属集团已持有公募牌照(如光大证券持股55%的光大保德信基金),独立申请的性价比不高,且需应对内部资源协调问题 [4] - 头部券商资管更倾向于将资源聚焦于主动管理、私募FOF、另类投资等高附加值业务,公募牌照申请耗时长、合规与运营成本高,回报周期久且边际收益递减 [5] - 撤回申请被视为权衡投入产出后的理性决策,旨在聚焦核心竞争力,避免资源分散和低效投入 [5] 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 全行业目前仅有14家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获批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3] - 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格局有望趋于稳定,头部机构地位或将进一步巩固 [5] - 中小机构可能更多通过差异化战略谋求发展空间,行业整体同质化竞争态势有望得到缓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