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破冰!分红型重疾险时隔22年回归,能否重振雄风?
国际金融报·2025-10-16 22:33

政策动态与背景 -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指导意见,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明确行业发展总体思路和阶段性目标 [1] - 分红型重疾险曾在2003年前后风靡市场,后被原保监会叫停,原因是当时规定分红保险仅限终身寿险、两全保险或年金保险形式 [1][2] - 时隔22年政策再度支持,旨在通过浮动收益机制提升产品吸引力,为行业增长注入新动力 [1][3] 产品回归的动因与意义 - 在预定利率持续下行背景下,分红型健康险回归可改变市场因预定利率下调导致的增长疲态,帮助公司缓解“利差损”压力 [3] - 分红机制有望实现保额的动态增长,满足客户保障“保值增值”需求,有效抵御长期医疗通胀 [3] - 产品回归为保险公司开辟了产品创新与差异化竞争的新赛道,引导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保障、服务与投资价值的综合能力比拼 [3] - 重疾险在经历约5年销售低迷期后,负面因素消退,有利因素累积,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3] 当前市场转型进展 - 2025年以来,加速向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 [4] - 中国太保上半年分红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大幅增长近14倍,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代理人渠道该占比已达51% [4] - 新华保险二季度以来分红险转型成效显著,个险渠道4至7月分红险期交保费占比超过70%,银代渠道同期占比超过30% [4] 面临的挑战与成功要素 - 产品设计需平衡保障与分红,对公司的精算和风控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5] - 相较于当前2.0%预定利率的传统险,1.75%预定利率的分红型重疾险保费更高,销售难度增大,需避免消费者因分红不确定性产生纠纷 [5] - 核心挑战在于如何长期、稳定地“兑现预期”,这对公司穿越经济周期的投资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5] - 难点在于进行透明化的产品设计与客户沟通,清晰审慎地向客户揭示分红的不确定性,避免销售误导 [5] - 代理人渠道的深厚基础和持续投入是决定公司重疾险业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代理人队伍有优势的公司可能更有竞争力 [6] - 公司需强化渠道培训与合规管理,以科技赋能运营服务,提升保单管理的透明度和便捷性 [6]